五臟之四


肝位於腹腔,膈膜之下,右脅之內。肝為魂之處,血之藏,筋之宗,在五行屬 木,主動主升,被稱為“將軍之官”。 肝的生理功能為主疏泄,又主藏血,與人的情志活動有關,並促進人體的消化和氣、血、水的正常運行。故其生理特性可概括為: 肝為剛臟,體陰而用陽;肝喜條達而惡抑鬱。


肝在志為怒,在液為淚。主筋,其華在爪,開竅於目。其經脈絡於 膽,與膽相表裡。


1)肝的生理特性 肝的生理特性概括,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肝為剛臟,體陰而用陽。所謂“剛”,有剛強躁急之意。古人把肝比喻為“將軍”,用將軍的剛強躁急、好動不靜的性格來形容肝的生理特性。正由於肝為剛臟,所以肝有病變時,則其氣易動易亢。因此,又有肝“體陰而用陽”之說。所謂“體陰”,一是指肝為藏血之臟,血屬陰;二是說肝屬臟,位居於下,故屬陰。肝的生理功能,依賴于肝的陰血滋養才能正常。肝為剛臟,非柔潤不能正常。所謂“用陽”,一是說在生理上,肝內寄相火,為風木之臟,其氣主升主動,動者為陽;二是說在病理上,肝陰、肝血易虛,肝陽易亢。當肝有病時,常可見到陽氣亢逆及動風之象,如眩暈,筋膜拘攣,甚則抽搐等。另外,肝失疏泄,又可引起氣滯血瘀。肝氣鬱久化火,耗傷肝陰、肝血,肝之陰血虛損又可引起肝陽上亢。一般而言,在病理過程中,諸臟之陽氣皆易偏於虛,唯有肝之陽氣易亢。而肝陰和肝血又常偏虛。所以又有“肝氣、肝陽常有余,肝陰、肝血常不足”的說法。


2、肝喜條達而惡抑鬱。肝屬木,應自然界春生之氣,宜保持柔和、舒暢、升發、條達,既不抑鬱也不亢奮的充和之象,才能維持正常的疏泄功能。而暴怒,或抑鬱的精神狀態,低沉的情緒,最易影響肝的疏泄功能。暴怒可致肝陽亢逆,出現面紅目赤,頭脹頭痛;情緒低沉,則肝氣鬱結,氣鬱日久,又可化火生熱,導致肝火、肝風等病變。


3、肝與春氣相應。人與天地相參,則肝應春氣。春季萬物復蘇,欣欣向榮,有利於肝氣升發、調暢。肝的病變,在春季,得自然界少陽之氣滋助,可逐漸好轉。但如果自然界春季風氣太盛,則可對肝產生不利的影響。


2)肝的主要生理功能


(一)主疏泄 所謂"疏泄",即指疏通、暢達、宣散、流通、排泄等綜合生理功能。古代醫家以自然界樹木之生髮特性來類比肝的疏泄作用。自然界的樹木,春天開始萌發,得春風暖和之氣的資助,則無拘無束地生長,舒暢條達。肝就象春天的樹木,條達疏暢,充滿生機。其舒展之性,使人保持生機活潑。


肝主疏泄這一生理功能,涉及範圍很廣,一方面代表著肝本身的柔和舒展的生理狀態,另一方面主要關係著人體氣機的調暢。人體各種複雜的物質代謝,均在氣機的運動"升降出入"過程中完成。肝的疏泄功能正常,則氣機調暢,氣血調和,經脈通利,所有臟腑器官的活動正常協調,各種富有營養的物質不斷化生,水液和糟粕排出通暢。若肝失疏泄,氣機不暢,不但會引起情志、消化、氣血水液運行等多方面異常表現,還會出現肝鬱、肝火、肝風等多種肝的病理變化。


現將肝主疏泄在人體生理活動中的主要作用分述如下:


  調節情志活動 人的情志變化,是大腦對外界刺激的反應。在中醫理論中,人的情志活動,除了為心所主宰外,還與肝的疏泄功能有密切的關係。肝的疏泄功能正常,氣機調暢,方能保持精神樂觀,心情舒暢,氣血和平,五臟協調。反之,若肝主疏泄功能障礙,氣機失調,就會導致精神情志活動的異常,表現為如下兩方面:一是肝的疏泄功能減退,導致人體氣機阻滯不暢,不但出現胸脅、兩乳的脹悶疼痛,同時還可出現鬱鬱寡歡,悶悶不樂,情緒低沉,多疑善慮等病理現象,中醫稱之為"肝鬱",或"肝氣鬱結"。二是肝的疏泄功能太過,情志亢奮,出現頭脹頭痛,面紅目赤,急躁易怒,甚則不能臥寐等症狀,中醫稱之為"肝火亢盛"。此外,肝調暢情志與肝藏血密切相關。"肝藏血""血舍魂",肝血充足,肝體得到肝血的滋養,則疏泄功能正常,方能很好地調節情志活動。若肝血虧損,疏泄無權,則出現種種情志活動異常的病症,如驚駭多夢,臥寐不安,夢遊等。肝疏泄失職,可引起情志的異常。反之,也可因外界七情的刺激,特別是鬱怒,或在長久反復的不良刺激下,引起肝的疏泄功能失常,產生肝氣鬱結或氣滯血瘀的病理變化。因此,中醫學又有"肝喜條達而惡抑鬱""暴怒則傷肝"的說法。


助消化吸收 人體的消化功能,包括對飲食物的受納和腐熟、水穀精微的輸布和吸收等生理、生化過程。這些生理活動,雖然主要由脾胃主管,但也需要得到肝主疏泄的促進作用,方能維持消化的過程順利進行。歸納起來,肝助消化的作用,主要體現在下述兩個方面:一是肝能促進膽汁的生成和排泄;二是維持脾胃氣機的正常升降。


膽附于右肝葉之後,膽內儲藏膽汁,具有較強的消化飲食物的作用。膽汁的生成、排泄都依靠肝之餘氣,通過疏泄作用,溢入于膽,聚合而成。肝疏泄正常,氣機調暢,膽道暢通,膽汁方能順利排入消化道,以起到幫助消化的作用。若疏泄失職,膽汁分泌和排泄異常,常出現黃疸,口苦,嘔吐黃水,脅肋脹痛,食欲減退等症。這說明膽汁的分泌和排泄代表了肝疏泄功能的一個重要方面。


另外,肝助消化作用還表現在協調脾胃的正常升降方面。脾與胃同居中焦,脾主升,胃主降,只有脾升胃降協調,飲食物的消化過程才能正常。而脾胃的正常升降不僅與脾胃本身的生理活動有關,而且還和肝主疏泄的功能活動有密切聯繫。所以肝的疏泄功能正常,是脾胃正常升降,維持消化機能旺盛的一個重要條件。若肝的疏泄功能異常,則不但影響膽汁的生成和排泄,而且還會導致脾胃的升降機能紊亂。如脾不升清,在上發為眩暈,在下發為飧泄;如胃不降濁,在上則發為嘔逆噯氣,在中則為脘腹脹滿疼痛,在下則為便秘。前者稱為"肝脾不和",後者稱為"肝氣犯胃",二者可統稱為"木旺乘土"。對此,臨床常採用疏肝理氣、調和脾胃的方法予以治療。


促進氣、血、水的正常運行 氣、血、水等物質在體內處於不停的流行狀態。氣、血、水流行通利狀態,除了和心、肺、脾、腎等臟腑的生理活動有關外,還和肝的生理功能有密切的關係。例如,氣的正常運行,要依靠肝的疏泄功能,因為疏泄功能直接影響氣機的調暢。肝主疏泄,氣的運行通利,氣的升降出入才能正常。若肝的疏泄功能失職,氣機不暢,氣的運行則發生障礙,可出現氣滯不行的病理變化,出現胸、脅、乳房脹痛等症狀,對此,多採用疏肝、理氣的方藥治療,常能獲得滿意的效果。


氣是血的運行動力,氣行則血行,氣滯則血瘀。這裡所說的氣,除了與心氣的推動、肺氣助心行血、脾主統攝血行等作用有關外,還與肝主疏泄的功能有關。若疏泄正常,血液迴圈則保持通利狀態。若疏泄失職,通利作用失常,則出現血瘀等種種病症,如胸脅刺痛,並積腫塊,月經不調等。


肝的疏泄通利作用在促進水液代謝、保持水液代謝平衡方面,也發揮著重要作用。肝調節水液代謝,主要體現在調暢三焦氣機,維持三焦水道通暢,使水液易於流行等方面。如肝的疏泄失職,氣機失調,不但影響到三焦水道的通利,使水液的輸布排泄障礙,而且氣滯則血瘀,瘀血阻滯脈道,進一步阻遏氣機,而致水濕停留於人體某些部位,留而為飲,凝而為痰,痰氣互結,又可形成痰核、瘰鬁。如水濕停留於胸腹腔,則形成胸水和腹水症。


肝主疏泄的這三個方面,是相互之間密切聯繫的。例如,情志障礙可影響膽汁的分泌和排泄,同樣又可影響脾胃的消化功能。膽汁的分泌排泄功能障礙也可影響消化功能。情志不調,又可影響氣血、水液的運行,反之,氣血運行不利,也可影響情志活動。所以,這三個方面是不能孤立地看待的,只有互相結合全面去看,才能在臨床實踐中正確理解肝的疏泄功能。


(二)主藏血 肝藏血是指肝臟具有儲藏血液和調節血量的功能。人體的血液由脾胃消化吸收來的水穀精微所化生。血液生成後,一部分運行於全身,被各臟腑組織器官所利用,另一部分則流入到肝臟而儲藏之,以備應急的情況下使用。


在一般情況下,人體各臟腑組織器官的血流量是相對恒定的,但又必須隨人體的機能狀態及氣候變化的影響,而發生適應性調節。例如,人體在睡眠、休息等安靜狀態下,機體各部位對血液的需求量就減少,則一部分血液回歸于肝而藏之。當在勞動、學習等活動量增加的情況,人體對血液的需求量就相對增加,肝臟就把其儲藏的血液排出,從而增加其有效血循環量,以適應機體對血液的需要。


正因為肝有儲藏血液和調節血量的生理功能,故又有"肝為血海"的說法。所以人體各部位的生理活動,皆與肝有密切關係。如果肝臟有病,藏血功能失常,不僅會出現血液方面的改變,還會影響到機體其它臟腑組織器官的生理功能。藏血功能失常,主要有兩種病理變化:一是藏血不足,血液虛少,則分佈到全身其它部位的血液減少,不能滿足身體的生理需要,因而產生肢體麻木,月經量少,甚至閉經等;二是肝不藏血,則可導致各種出血,如吐血、咳血、衄血、崩漏等。


另外,藏象學說中還有"肝藏魂"之說。魂乃神之變,是神所派生的,它們都以血為其主要物質基礎。心主血脈而藏神,肝藏血,血舍魂。肝藏血的功能正常,則魂有所舍。若肝血不足,心血虧損,則魂不守舍,可見驚駭多夢,夜寐不安,夢遊,夢囈以及出現幻覺等症。


綜上所述,肝能藏血,又主疏泄,而這兩種功能之間,又存在著相互依存、相互制約的密切關係。表現在生理方面,則肝主疏泄,調暢氣機,氣行血行,血方能歸藏。肝血充足,肝之陰血又能制約肝之陽氣,使其不致於疏泄太過。表現在病理方面,藏血與疏泄的病變常相互影響。如肝失所藏,血虛陰不足,血不養肝,則肝的疏泄功能失常,可表現為情緒易於激動,煩躁不寧或性情抑鬱沉悶,睡眠多夢,同時又可見到胸脅隱痛,月經不調等症。


3)肝的附屬功能


(一)主筋,其華在爪 筋,即筋膜,包括肌腱、韌帶等組織結構。筋膜附於骨而聚於關節,是聯結關節、肌肉,專司運動的組織。肝主筋,是說全身筋膜的弛張收縮活動與肝有關。中醫學認為,人體筋膜的營養來源於肝臟。如《素問》說:"食氣入胃,散精於肝,淫氣於筋。"因此,肝的血液充盈,筋膜得養,功能才能正常,從而使筋力強健,運動有力,關節活動靈活自如。故又說:"足受血而能步,掌受血而能握,指受血而能攝。"若肝有病變,肝血不足,筋膜失養,可引起肢體麻木,運動不利,關節活動不靈或肢體屈伸不利,筋脈拘急,手足震顫等症。在熱性病中,若邪熱劫傷陰津、血液,筋膜失其滋養,則可引起四肢抽搐,角弓反張,頸項強直等,中醫學稱為"肝風內動"。故《素問》說:"諸風掉眩,皆屬於肝""諸病強直,皆屬於風"。正因為風證與肝的關係最為密切,故又有"肝為風木之臟"的說法。由於肝主筋,與運動有關,因此,又有"肝為罷極之本"的說法。"罷極",即指耐受疲勞之意。人的運動能力屬於筋,又稱之為"筋力"。因肝藏血,主筋,所以肝為人體運動能力的發源地。


爪,包括指甲和趾甲。中醫學認為,爪甲是筋延續到體外的部分,故又稱"爪為筋之餘"。肝血的盛衰,常反映於爪甲。肝的陰血充足,筋膜得養,則爪甲堅韌,光澤紅潤,富有華色。若肝血不足,爪甲失其滋養,則爪甲蒼白,軟薄,或枯而色夭,容易變形,脆裂。故《素問》說:"肝之合筋也,其華在爪。"在臨床上即可根據爪甲色澤的榮枯等變化,來推論肝的氣血盛衰。而爪甲的病變,也多從肝臟辨證論治。


(二)開竅於目 肝的經脈上聯於目系,目的視力主要依賴於肝血的滋養。故《素問》指出:"肝受血而能視。"由於肝與目有極為密切的關係,所以肝的生理功能和病理變化常常可以從眼目中反映出來。在臨床實踐中,很多目疾常從肝治療。肝血不足則視物昏花,或夜盲;肝陰虧耗,則雙目乾澀,視力減退;肝火上炎,可見目赤腫痛;肝陽上亢,可見目眩;肝風內動,可見目睛斜視和目睛上吊;肝膽濕熱,可出現鞏膜黃染等。


目雖為肝之竅,但其它臟腑之精氣盛衰亦可從目上反映出來。故《靈樞》說:"五臟六腑之精氣,皆上注於目而為之精。"所以,從某種程度上說,目與五臟六腑皆有關係。雙目明亮有光,則反映臟腑精氣充盛。在臟腑之中,除了肝與目有密切關係外,心和腎與目關係也很密切。例如,心火上炎可引起眼睛腫痛,腎陰虛虧可引起視力減退。



五臟六腑是甚


五臟之一


五臟之二


五臟之三


五臟之四


五臟之五



調養五臟之道


調養五臟之道


保護心臟五大法


心臟健康八大法


長壽人的食療偏方


漢醫的十二月養生


一日三棗長生不老


山楂的功效及壞處


紅棗怎麼吃最補血


冬季防病 從腎入手


巧吃大棗治百病()


11個降血脂養生秘方


女性最佳補血養血法


洛神花降血脂治肝病  


冬季護陽養陰十秘招


五穀怎樣吃最養肝腎


調養腎虛脾虛的高招


晚上吃薑等於吃砒霜?


冰水的傷害力與嚴重性


禦寒補陽必備7種食物


心臟病發作與喝溫開水   


補血養身須知中藥三寶


冬季怕冷 吃甚食物禦寒


四大腎虛迷思 養腎三法


強正氣(陽氣)才能強五臟


原始點療法推揉教戰守則


陽虛畏寒可用原始點溫灸器調理


酒よ / 吉幾三 傷心酒店 / 江蕙 施文彬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henro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