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虛者的養生智慧


什麼是氣虛?氣虛就是氣不足,具體表現為臟腑組織的功能減退所表現的證候。主要症狀有:易疲勞、全身乏力、少氣懶言、自汗(不活動就出汗)、沒有精神,脈弱無力。典型症狀是乏力、氣弱、脈弱。導致氣虛的主要原因不外乎:勞累過度、疾病或久病、營養不良、老弱。具體到不同的臟器,五臟氣虛的具體表現也有所區別,這和各個臟器本身的功能是密切相關的。


心氣虛:氣弱乏力,心慌,說話多則加重,脈弱。


肝氣虛:氣弱乏力,生機不展,沒有活力,脈弱。


脾氣虛:氣弱乏力,食少腹脹或腹瀉,四肢無力,脈弱。


肺氣虛:氣弱乏力,稍勞累即喘息,說話無力,咳嗽無力,脈弱。


腎氣虛:氣弱乏力,腰膝疲軟,小便多,稍累即喘息,脈弱。


氣虛者該如何調養呢?從日常的飲食上看:雞、豬、午肉等動物性蛋白、油脂的攝入不能太少。在此基礎上:


心氣虛:補心氣,常用肉桂、黃芪等中藥。


肝氣虛:補肝氣,常用人參、拘杞等中藥。


脾氣虛:補脾氣,常用人參、白术、補中益氣湯等中藥。


肺氣虛:補肺氣,常用人參、沙參等中藥。


腎氣虛:補腎氣,常用炮附子、熟地等中藥或金匱腎氣丸等中成藥。


氣虛者的養生智慧著重在以下兩個方面。


第一,必須保證營養。營養不良最典型的症狀是乏力、無精神,要注意身體必需的高能量食物如碳水化物不能少,有些人為了減肥不吃主食,結果很有可能陷入「氣虛→正氣虛→免疫力下降」的惡性循環。必要時應在中 醫師的指導了服用補氣藥物,如補氣良藥人參、黃芪等。


第二,必須保證睡眠。睡眠最養氣,我給大家講一位活了將近120歲的「睡仙」陳摶的故事。陳摶是五代宋初著名的道教學者。自號「扶搖子」,賜號「希夷先生」。他繼承漢代以來的象數學傳統,並把黃老清靜無為思想、道教修煉方術和儒家修養、佛教禪觀會歸一流,對宋代理學有很大的影響。後世尊稱為「陳摶老祖」。傳i陳摶在武當山隱居。一天,有五位老叟來問他周易八卦大義,陳摶便傳授給他們聽。因見他們顏面如玉,便求教導養之方。五位老叟便把蟄伏法傳給了他。蟄伏法是模仿龜蛇等動物入冬即蟄伏不食的方法,就是後來的辟穀之法,陳摶得此真傳,有時一睡幾個月不起而顏面如玉,並從此得了「睡仙」之名。《宋史‧陳摶傳》稱陳摶「好讀《易經》,「能逆知人意」,看來陳摶老祖的養生之道少不了從《易經》中汲取的智慧。


我們來看看《諸仙導引圖》中「睡仙」陳摶的睡功。


陳希夷左睡功圖:


調利真氣五朝元,心息相依念不偏,


三物長居於戊己,虎龍盤結大丹圓。


其中,戊是陽土胃,己是陰土脾,龍是左青龍為肝,虎是右白虎為肺,表現了肝升肺降、脾升胃降的氣的運動。


陳希夷右睡功圖:


肺氣長居於坎位,肝氣卻向到離宮,


運氣呼來中合位,五氣朝元入太空。


其中,坎位指的是腎水,在下,在北方;離宮指的是心火,在上,在南方。肺氣要降,往腎水的方向降;肝氣要升,往心火的方向升。表現的是抽坎填離的態勢。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henro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