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始療法 頸部原始點


頸椎綜合徵(頸椎骨刺) 


先生是一個股票族,早上九點準時到號子報到, 洪 先生45歲略帶神經質個性,不管發生什麼新聞事件,都能分析出一段道理,困擾著 洪 先生的是有 7 8 年歷史的頸背疼痛,尤其在肩背的位置,痠痛往往由肩背往脖子方向延伸,但在股市開盤時這些症狀全無,下午股市收盤後這些症狀又全出現。 洪 先生自自覺肩膀僵硬沉重,必須時常轉動脖子舒緩一下較為舒服,有時也肩膀疼痛牽掣手臂手指麻木,到醫院檢 查之後 醫師診斷出 洪 先生得了「頸椎病」。頸椎關節退化,頸椎骨刺增生,當股市開盤時集中精神看電子黑板頸背部肌肉僵硬,頸部疲勞而不自知,收盤之後心情放鬆頸椎神經被卡壓的感覺,就清楚的顯示出來。


頸椎病亦稱「頸椎綜合徵」,會引起肩臂痛或眩暈、肢體癱瘓等症狀,但以肩臂痛占大多數,故也又稱為「頸臂綜合徵」。人們對頸椎病的了解歷史並不長,在50年前醫師們將頸椎骨質增生、頸椎間盤退化性改變及其所引起的臨床症狀,綜合起來稱之為「頸椎骨刺綜合徵」。十年之後對頸椎病的研究才有進一步的了解,並公認為是中老年人最常見病症之一。所以得到頸椎骨刺綜合徵,也不要太恐慌,絕大多數的頸椎病可以透過手法、牽引、藥物治療等使臨床症狀得到緩解。


【病因病機】


1. 內在因素 會造成本病主要的原因可分為先天性體質的關係,也可因外傷與勞累有關。先天畸形、頸椎隱裂、頸體融合、各種先天性畸形雖出生時即已存在,但生後多無症狀,一般到40歲以後發病。“五八(四十歲)腎氣衰” “七八(五十六歲)肝氣衰,筋不能動“,肝腎虧虛,筋骨衰退也為本病重要原因。


2. 外因引起 急性頸椎外傷輕度骨折,輕微移位及頸部的挫傷。長期低頭工作時,例如刺繡、縫紉、寫作等可引起頸部關節囊、韌帶等鬆弛乏力。風寒濕邪、老年體虛、腠理空疏、氣血衰少,筋骨失於營養,引起痠病麻木不仁等症狀。


3. 造成頸椎問題主要的原因 椎間盤退化在30歲以後纖維環彈力降低可產生裂隙,整個椎間盤的退化,導致椎間盤變薄 X 光片上可見到椎間隙狹窄,與小關節黃韌帶在中年以後多有肥厚改變,顯著肥厚時可使椎管變小,脊髓後方可受壓迫關係改變。骨質增生椎間隙狹窄、韌帶損傷引起血腫鈣化,小關節過度磨損等,均可引起骨質增生。如頸椎側後緣骨質增生時,可影響椎動脈的血流。


【症狀分類與臨床表現】 頸椎病的症型很多,目前醫界比較有共識的分型有:落枕型(或稱頸背型);痹證型(或稱神經根型);痿證型(或稱脊髓型);眩暈昏厥型(或稱椎動脈型);五官型(或稱交感神經型)。 上述各型以落枕及痹證型較多見,其餘各型比較少見。但對於有萎證及眩暈患者要特別注意鑒別是否因頸椎病所引起。


一、落枕型頸椎病:中老年以後體質漸弱,即可導致關節囊鬆弛,韌帶鈣化,椎間盤退化,骨刺形成等,引起頸背疼痛反覆發作。


二、痹證型頸椎病:因頸神經根受風寒及勞累影響可加重症狀,症狀以一側肩臂疼痛、麻木或肌肉萎縮為多,併有兩臂麻痛者。從主訴及症狀的輕重不同,又可分為疼痛、麻木和萎縮三型。  


三、萎證型頸椎病:因肝腎久虛,筋骨萎弱,漸覺肢體沉重,步履不利,肢冷不溫,肌肉萎細。筋骨失養,陰莖萎縮,則症狀逐步加重,肢體萎廢,步伐蹣跚。


四、眩暈昏厥型頸椎病:以位置(姿態)性眩暈為特點,比較多見的是眩暈時作,頭重腳輕,走路欠穩,或同時有偏頭痛,呈脹痛或跳痛,與眩暈同時出現或交替發作,可合併有耳鳴、聽力下降等症狀。還可見頭痛、急躁易怒,偶有腎氣虧損,氣血俱弱突然暈厥、跌倒者,但較為少見。


五、五官型頸椎病:較少見,症狀多不典型,或以眼瞼無力,眼脤痛,易流淚;或耳鳴 , 體力下降;或感咽部不適,有異物感,易惡心;或皮膚多汗或少汗,血壓忽高忽低,心跳加速等。  


【診斷與辨証】 注意患者的年齡,詢問有無外傷史,觀察主訴症狀等,都是診斷的主要依據。局部檢查時,先觀察頭部外形,個別頸椎病患者可因頸背部肌肉痙攣緊張而輕度僵直,個別患者頭部輕度側彎,可使對側椎間孔擴大,從而緩解神經根的壓迫。 觸摸頭椎時,以大椎(第七頸椎棘突)定位,向上觸摸以確定棘突的位置,檢查棘突有為壓痛、棘突兩側有無緣索狀硬結或壓痛等。


頭部活動功能檢查:囑患者做前屈、後伸、左右側彎及左右旋轉動作。觀察活動是否靈活,功能有無阻礙。 " 落枕 " 型及 " 痹證型”常有一定程度的功能障礙,急性期功能障礙較重,慢性期的頸椎患者,在活動頭部時,偶可聞及清晰的彈響聲。


以麻木區的位置來測定,假若病變在第五、第六頸椎之間者,麻木區分布在上胸背部、局部、前臂橈側及拇、食指。病變在第六、七頸椎,第一胸椎之間者,麻木區偏於前臂尺側及無名指、小指。 頸椎X光片檢查對於頸椎的骨質增生、椎間盤的退變鈣化、頸部軟組織各韌帶的鈣化等配合X X 光片檢查能得到較明確的診斷。


【治療】


一、手法治療 施行手法治療之前皆應先採用局部熱敷以鬆弛筋骨加強療效,也避免因放鬆不夠所造造成肌肉拉傷。


1.舒筋手法應用點壓、拿捏、彈撥、按摩等手法,是頸椎病常用的推拿手法,具有疏筋活血,和絡止痛的效果。手法治療每次約四分鐘,每次推拿應以患者有舒適感為宜。治療手法要揉和穩重,以免引起疼痛不適的感覺。應做到輕而不浮,重而不滯,使力量向深層滲透,以獲得較好的療效。舒筋手法對落枕型頸椎病的療效最為快速,手法結束,症狀即可顯著減輕。對於痺證型,眩暈型也有一定療效,萎證型見效較慢,有時效果較不顯著。 點壓按摩常用穴位:落枕型可取風池、天柱、肺俞、曲垣、肩貞等。痺證型可取肩謬、肩隅、曲池、手三里、合谷、少海、神門等。眩暈型可取百會、太陽、大椎、風府、合谷等。此外,壓痛明顯之處及索條狀硬結部即阿是穴可重點施用手法。


2.頸項扳搬法:此法的基本操作要領是患者取低坐位,使醫者易於操作,醫者站於患者背後,一手托住患者下頦,一手托住後枕部,囑患者放鬆頭部肌肉。醫者兩手徐徐用力,將患者頭部向頭頂部方向盡量上提,然後使頭部同一側旋轉,當旋轉至接近限度時,醫者用適當力量使頭部繼續向該側旋轉 5~10 度,此時多數可聽到小關節彈響聲,如無不良反應,可再作向對側旋轉。效果明顯者可隔日作 1 次。如旋轉時患者感覺不適,或患者合作配合度差者應停作。 頸椎旋板法以落枕型的效果最明顯,對痹證型及眩暈型也有療效


二、牽引治療 現在對頭椎病的治療,頷枕牽引也是較普遍和常用的手法。 頷枕牽引之著力點在下頷及枕部,故名為枕頷牽引,俗稱「頸椎牽引」。可分坐位牽引及臥位牽引兩種。對多數頸椎患者有效,但也有少數反應不佳者。布製的枕頷牽引帶在牽引時,下頷的著力點常大於枕都的著力點,如牽引使頭部輕度後仰,則頸椎後部常得不到鬆解,以致影響療效。牽引特使頭部輕度前屈,至少是直線位置易見效。 牽引重量可以從小重量開始,坐位牽引可用 2~ 3 公斤,如無反應可逐漸增加至 5 公斤,臥位牽引可從 5 公斤開始,最重不宜超過 10 公斤。要注意患者由於頭部疼痛,項棘肌痙攣,牽引時未能完全放鬆頭部肌肉,則不易見效。同時注意避免損傷顳頷關節。


三、功能復健 對於頭椎病既可藉由太極拳、健身操等作功能性的復健,增強局部肌力,滑利頸椎關節,緩解症狀,使病變逐步好轉。這裡介紹三種恢復頭項功能的復健方式。


一)大象點頭:先作立正姿勢,兩腳側稍分開,兩手插腰。練習時 A 頭頸向右轉,雙目向右後方看。 A 還原至預備姿勢。 A 低頭看地(下頷能觸及胸骨柄為佳)。 A 還原動作宜緩慢進行,以呼吸一次作一個動作為宜連續 10 次之後同方法向左做 10 次。


二)回頭觀看:預備姿勢同上,練習時 A 頭頸向右轉,雙目向右後方看。 A 還原至預備姿勢。 A 頭頸向左轉,雙目向左後方看。 A 還原。動作也要配合呼吸,緩慢進行。連續做 10 次。


三)犀牛望月:預備姿勢同上。練習時 A 頭頸向右後上方盡力轉,上身軀幹也隨同略向右轉,雙目轉視右後上方,仰望天空。 A 還原至預備姿勢。 A 頭頸向左後上方盡力轉,上身軀幹也隨同略向左轉,雙目轉視左後上方,仰望天空。 A 還原。呼吸一次作一個動作。連續做 10 次。 上面三個復健動作,主要是練習頭部的伸屈與旋轉功能。沒有練習頭部側彎的動作,因側彎動作可使一側椎間孔受壓,產生副作用。對於輕症患者,側彎無副作用時,可以加練側彎動作。 " 回頭觀看”及 " 犀牛望月,都是練習頸項旋轉的動作 ." 往後觀看 " 。的旋轉角度更大,眩暈型患者如有副作用,以暫停為宜。 單純服用活血化瘀、強肝柔痙、補腎等中藥對於頸椎綜合徵雖有改善筋骨與軟組織的作用,針炙療法對舒解頸部的僵硬也有很好效果,但一定要配合物理治療之推拿、整復、頸椎牽引與自我復健運動對於頸椎病來說才有絕對之療效。


陳潮宗


版主補充 關於 頸椎綜合徵(頸椎骨刺)及 頸椎病的非手術療法 認識頸部疼痛合併有上肢疼痛或麻木


請參考 原始點療法推揉教戰守則 推揉手法如下  
















症狀



按推部位



頭痛、偏頭痛、頭暈、眼皮跳、眼睛痛、眼睛霧霧的、眼睛凸、眼壓過高、眼睛痠澀、乾眼症、飛蚊症、口眼歪斜、口齒不清、牙齒咬合疼痛、嘴無法完全張開、蛀牙、舌頭麻、舌頭痛及灼熱感、三叉神經痛、顏面神經麻痺、急性耳聾、耳鳴、頸椎痛(靜止時痛)、腦中風【包括出血性『手緊握及牙關緊閉(實症)』、血栓性『嘴巴張開』(虛症)兩種中風】、癲間、躁鬱症、憂鬱症、感冒、發燒『要溫敷』、流鼻水、失眠、老人癡呆、鼻子過敏、花粉症、青春痘、腦癌、口腔癌、鼻咽癌、舌癌等。


*發高燒時不要喝冷的運動飲料或柳丁汁,要喝熱的(如薑湯)。



頭部原始點,包括耳朵及枕骨下緣。頭部枕骨下緣左右各有四個點



頸椎旋轉痛、喉嚨痛『感冒或是筋繃緊所引起』、鎖骨痛、肩膀痛『是指手背骨上緣到頸椎之間』。



頸部原始點,兩邊頸椎各有三個點。



肩胛骨痛、膏肓痛、胸椎痛、頭部低下或後仰疼痛、胸悶痛、50肩肩部後面痛(手往上舉)、小腿肚痛及抽筋、高山症、暈車、動脈瘤、溺水、氣喘、咳嗽、心痛、心悸、乳癌、肺癌、胃痛、胃癌等,都要揉1跟2的原始點,也要按推肩胛骨及崗下肌原始點。


*膏肓(ㄏㄨㄤ):指兩邊肩胛(ㄐㄧㄚˇ)骨的左、右1/3部份(從下往上)。


*肩部是指上手背骨與肩頰骨交接處。


*肩膀是指上手背骨上緣到頸椎之間。


*嘔吐推揉上背部。


*暈車也要推揉頭部。



1、上胸椎原始點,脊椎兩邊各三個點。小腿肚痛及抽筋『通常是揉抽筋的同一方位;如右邊小腿抽筋就揉右邊上胸椎處』。


2、上背部原始點,脊椎兩邊各四個點。



 


按揉完後一定要再加上外熱源(如電熱毯)溫之並重,可即時舒緩症狀。


張釗漢醫師原始點療法 - 2011手法教學:


3. 頭部原始點
http://www.youtube.com/watch?v=e5gDmCXpXi0
4.
頸部原始點
http://www.youtube.com/watch?v=Xbx7_w1VJpM

5.
上背部原始點
http://www.youtube.com/watch?v=zoLs0J5DLzg
 6.
肩胛部原始點


http://www.youtube.com/watch?v=X4aQ__ZXAcI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henro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