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體上千萬不可忽視的九處腫塊
不經意間突然發現自己身上多了個腫塊,你會忽視抑或你是感到萬分恐慌?身上長腫塊的事情時常會發生,大多數腫塊都是對身體無害的,不必過於擔心。以下提醒您,如身上九個地方腫塊,千萬不可忽視。她們最常向乳症專家抱怨的問題。
先別慌,八、九成的腫塊都屬良性,90%乳房的疼痛也與癌症無關,女性隨著年齡增加,乳房結構也會隨之變化,因而出現不同的良性問題。年輕的女性因為荷爾蒙分泌旺盛,產生的症狀較明顯,讓人誤以為良性疾病只發生在年輕女性身上。雙峰的問題繁雜,無論是坊間廣告或是網路資訊,都流傳一些可能影響乳房健康的因素,但乳症專家都強調,會產生良性疾病與家族遺傳、乳房大小,或者是胸罩上的鋼絲都無關。
1.最常見的良性問題包括疼痛、腫塊,以及乳頭有分泌物。雖然大部份良性疾病與癌症關連不大,也不會威脅生命,但仍有些會干擾患者生活或者乳房美觀,還會干擾乳癌的診斷,甚至有極罕見的病例與癌症有關。怎麼辦?要拿捏不過度焦慮,也不掉以輕心的分寸,唯有好好認識這些有點煩又不太煩的問題。究竟良性問題有多普遍?美國癌症學會有一個統計數字顯示,如果把每個婦女的乳房組織放到顯微鏡下觀察,會發現10個女人當中,有9個有良性的乳房改變。乳房像一對倒扣的杯子,杯內主要由腺體和支援性的組織搭蓋而成。每一側乳房內有15~20個乳管系統,其中包含分泌乳汁的乳小葉,還有輸送乳汁到乳頭的乳管。
撐起雙峰的鋼筋水泥則是充滿在腺體與腺體間的脂肪組織和纖維結締組織。這些組織中的任何一個地方,都可能產生生理的變化和病變。
2.腹股溝的腫塊 霍奇金氏淋巴瘤可導致腹股溝的皮膚下出現無痛腫塊,症狀還包括夜間盜汗、發燒、疲勞、不明原因的體重減輕、皮膚發癢和出疹子。霍奇金淋巴瘤(HL)是惡性淋巴瘤的一個獨特類型,是青年人中最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病變主要發生在淋巴結,以頸部淋巴結和鎖骨上淋巴結最為常見,其次是縱隔、腹膜後、主動脈旁淋巴結。病變從一個或一組淋巴結開始,很少開始就是多發性,逐漸由臨近的淋巴結向遠處擴散。晚期可以侵犯血管,累及脾、肝、骨髓和消化道等處。
霍奇金淋巴瘤與其他惡性淋巴瘤不同,具有以下特點:
1)病變往往從一個或一組淋巴結開始,逐漸由臨近的淋巴結向遠處擴散;原發于淋巴結外的霍奇金淋巴瘤少見。
2)瘤組織成分多種多樣,含有一種獨特的瘤巨細胞即Reed-Sternberg細胞(R-S細胞)。瘤組織中常有多種炎症細胞浸潤和纖維化。
3.肛門腫塊 痔瘡最多見,但有時可能由腸癌引起。如果伴有便秘、腹瀉、不明原因的體重減輕、昏睡、陣發性眩暈和腸道排空感異常等症狀,一定要去看肛腸科醫生。
患上痔瘡做什麼檢查確診是哪一類型痔瘡?
1.肛門視診用兩手拇指輕輕分開病人的臀部,觀察肛門及周圍有無脫出物,外痔、瘺口、膿腫、肛裂等。
2.直腸指診又稱肛指檢查。檢查者右手戴上手套或右食指戴上指套,塗潤滑油,用右手食指前端放在肛門口,待病人適應後再輕輕插入肛門口,先試驗肛門括約肌的鬆緊度,然後對肛管直腸四周依次進行檢查,應注意腸壁周圍有無觸痛、腫塊、波動、狹窄等。在直腸前壁,男性可捫及前列腺,女性可觸及子宮頸,手指抽出時,觀察手套上有無血液、粘液。
3.肛鏡檢查肛鏡塗潤滑油,緩慢插入肛門,抽出芯子,對好燈光,由深至淺觀察直腸粘膜顏色,直腸瓣、有無潰瘍、息肉、腫瘤、異物等,將肛鏡慢慢往外退出,邊退邊觀察直腸和齒線附近有無病變,如瘺的內口、痔等。
4.脖子上的腫塊 多由皮脂腺囊腫引起,通常不會致癌。但也可能是白血病或霍奇金氏淋巴瘤的先兆,特點是常位於脖子的一側,質地堅硬。喉結附近的腫塊如果持續增大,三周還不消退,應及時去甲狀腺專科門診就醫。
相關:大脖子病與“碘”恐慌
缺碘會得“大脖子病”,這個古書早有記載。《莊子》中就有關於“癭病”的記載,這種病以“頸前喉結兩旁結塊腫大”為特徵;晉代的葛洪在《肘後方》中也有用海藻浸酒治“癭病”的記載。1920年代,一位醫生在醫學雜誌上報告了自己利用每日9毫克碘劑治好少女甲狀腺腫大的病例,人們開始用碘治病。
最初,為了補碘,人們需要每日服用藥劑師開出的藥方——通常是稀釋的盧戈氏碘液。但這種方式,相當於要求正常人要每天服藥,非常不便,有人便想到了把碘以一定比例加入食鹽,公眾便可以從飲食中攝取碘了。1920年代,碘鹽在美國就已得到了很好的普及,當時的一位元醫生評論認為,“部分原因是宣傳工作做得好,才保證了碘鹽的普及。” 1960年代前,各國的碘缺乏防治工作基本上是各自分別進行,直到1980年代,醫學界證實了碘缺乏不僅會引起甲狀腺腫和兒童呆小症,還有最主要的危害是造成不同程度的兒童腦發育障礙。有研究證實碘缺乏可使人群平均智商降低13.6——這就涉及到一個事關人口素質的嚴重問題了。1983年,學術界提出“碘缺乏病”代替過去“地方性甲狀腺腫”。1985年,世界衛生組織與聯合國兒童基金會合作成立了上文提到的“國際碘缺乏病理事會”,以推進“普遍食鹽碘化”。
1994年下半年,中國的全民食鹽加碘開始在各地陸續普及,在當時的《食鹽加碘消除碘缺乏危害管理條例》中曾明文規定:兩部分人群——高碘地區人群和因治療疾病(特別是甲狀腺疾病)不宜食用碘鹽的人群不食用碘鹽,這部分人群可到鹽業部門專設的商店購買不加碘的食鹽。
5.腿上的腫塊 如果腿上的腫塊伴有流血、疼痛、發癢或是長時間不癒合,很可能是皮膚癌(鱗狀細胞癌)的先兆。此外,如果是水腫則應考慮三種可能性。
腿腫,或稱下肢水腫,是臨床常見的症狀。導致下肢水腫的主要原因包括: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淋巴水腫、靜脈曲張等。當出現下肢水腫,特別是一側下肢突然腫脹時,應考慮是否由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所致。靜脈是血液回流的通道,血栓形成後,血栓堵住了通道,血液不能回流,只能囤積於下肢,導致下肢腫脹。同時,血栓在靜脈內還會導致靜脈炎,加重患肢脹痛。
靜脈血回流到心臟後,會進入肺部來完成氧氣的交換。按摩、擠壓下肢,容易使血栓脫落,隨血流流經心臟,最後“卡”在肺動脈裡面,導致肺動脈的血流受阻,進而引發咳嗽、胸悶等症狀,甚至窒息死亡,即醫學上所說的“肺栓塞”。據統計,60%以上的肺栓塞乃下肢深靜脈血栓脫落所致,其中,嚴重、致命性的肺栓塞占1%~5%。
超音波確診後立即臥床 要區分腿腫是否為血栓所致,只需做一次下肢靜脈血管的超聲多普勒檢查即可。當確診為下肢靜脈血栓形成後,患者應立即臥床休息,避免劇烈運動,特別注意不要按摩患肢,並接受針對性治療。一旦出現咳嗽、胸悶、呼吸困難等表現時,應警惕是否已經發生肺栓塞。
6.手臂下的腫塊 腫塊質地柔軟,有彈性,一碰就疼,飲酒後痛感更強,這可能是乳腺癌或霍奇金氏淋巴瘤的先兆。淋巴結遍佈全身,只有在比較表淺的特殊部位才可觸及。如頜下、頸部、鎖骨上窩、腋窩、腹股溝最易摸到。女性患乳腺癌時在乳房周圍及腋窩可摸到腫大的淋巴結。
正確的觸摸方法是:將食指及中指併攏,在上述部位上下左右觸摸,若感覺到皮下有圓的、橢圓的、或條索狀,有雞蛋大小甚至更大的淋巴結節時,應立即去正規的醫院請醫生診斷。
7.口腔裡的“腫塊” 如果口腔出現白斑,用任何方法也無法消除,特別是白斑的中央出現了紅色,或是紅斑的中央變白,可能就是口腔癌的先兆。
口腔白斑的發生與喜吃燙、辣食物等飲食習慣有關。白斑是一種口腔癌癌前病變,一般好發於40歲以上者。白斑轉化為癌,主要與局部是否繼續受到物理化學刺激有關。因為口腔粘膜白斑的早期症狀如口腔粘膜粗糙等並不明顯,患者往往對此不重視,不能及時發覺和主動就醫,導致口腔癌的發生率升高。因此,喜燙、辣食物者應經常注意自己口腔有無白色的無法祛除的粗糙斑塊,若粘膜有粗糙或有異物感或味覺有改變應儘早求醫。如有白斑,要經常注意白斑的變化,如白斑周圍出現紅斑、斑塊變硬,甚至有出血、潰瘍等現象要特別警惕。早期口腔癌的表現可分白色病變、紅色病變、潰瘍、硬結及牙周病變等。口腔粘膜鱗狀細胞癌常在白斑的基礎上發生。如在白斑上出現一塊紅色的糜爛區、硬結或潰瘍,可能已經是口腔癌了。
8.肩部腫塊 多為脂肪瘤,它質地柔軟表面光滑,屬於良性腫塊。不過,如果脂肪瘤壓迫神經造成疼痛,需要手術切除。脂肪瘤(lipoma)是由增生的成熟脂肪組織形成的良性腫瘤。多見於40~50歲的成年人。瘤體質地柔軟,圓形或分葉狀,位於皮下,可以推動;瘤體大小不等,小的如棗大,用手摸方能觸知,大的可隆起皮面,但表面皮膚正常。腫瘤單發或多發,見於體表的任何部位,以肩、背、腹部為多見。多無自覺症狀。血管脂肪瘤為一特殊類型的脂肪瘤,以年輕人較為多見,好發於下肢,可自覺疼痛,觸之亦有壓痛。
9.手腕上的腫塊 最常見的是腱鞘囊腫,可以找外科醫生用注射器抽走其中的液體,一般很快就能恢復。如果腫塊沒有痛感,卻越來越大,有可能是肉瘤,不過這種病較為罕見。
手腕部腱鞘囊腫:多發生於腕背側,少數在掌側。最好發的部位是指總伸肌腱橈側的腕關節背側關節囊處,其次是橈側腕屈肌腱和拇長展肌腱之間。在腕關節掌側的腱鞘囊腫,有時需與橈動脈瘤相鑒別,在切除該處囊腫時要保護好橈動脈、頭靜脈和橈神經淺支。腕管內的屈指肌腱鞘亦可發生囊腫,壓迫正中神經,誘發腕管綜合征。少數腱鞘囊腫可發生在掌指關節以遠的手指屈肌腱鞘上,米粒大小,硬如軟骨。臨床上B超即可診斷。
自我檢查是否患有腫瘤 惡性腫瘤已經成為目前威脅人類健康的主要殺手,但是,只要能作到早期發現,大多數的腫瘤接受手術、放療、化療幾生物治療等可以獲得相當理想的治療結果。因此,如何做到早期發現與早期診斷腫瘤,除依靠腫瘤防治中心的醫師和防癌普查以外,醫大附屬腫瘤醫院放療科的博士生導師徐向英主任提醒人們應該自己在日常生活中,應該對腫瘤的常識有所瞭解,能夠初步地掌握各種常見惡性腫瘤的早期症狀,即報警信號,並經常進行自我檢查。
1、經常觸摸頸部、腋窩、腹股溝(大腿窩)等處,檢查是否有腫大的淋巴結,腫大的淋巴結質地如何,是否固定,有無壓痛。如局部腫大的淋巴結直徑大於1釐米,則應引起注意,應進一步查找病因。
2、咳嗽時,應注意咳出的痰中是否摻雜有血絲,注意咳嗽的時間、胸痛的部位、血量的多少、血絲的顏色等。
3、出現食欲不振並出現消瘦、上腹痛時,若伴有噁心、嘔吐,要注意觀察嘔吐物中是否帶有黑褐色內容物,注意觀察大便是否成柏油狀或帶血,大便的形狀是否有改變。
4、女性朋友在月經過後一周時,對照鏡子雙手上舉,觀察乳房的外形有無改變,乳頭是否凹陷,將對側手指併攏,觸摸乳房是否有腫塊;感覺腫塊的硬度、活動度如何,是否與皮膚粘連;乳房表面皮膚是否有“橘皮樣”改變;有腫塊的乳房同側腋窩是否有腫大的淋巴結。
5、女性應經常觀察白帶是否混有血性分泌物,白帶是否帶有腥臭味。
6、經常觀察大、小便的習慣有無改變,特別注意大便時有無疼痛感、下墜感及糞便的外形有無改變。小便時觀察射程是否縮短,有無白色分泌物排出,有無血尿,會陰部是否有不適感等。
7、出現不名原因的長期聲音嘶啞時,應及時就醫,觀察咽喉部有無腫大的扁桃體及其他腫物。
8、長期原因不明發熱時,應注意測量體溫,連測3天,並作記錄。必要時查血常規、紅細胞沉降率等。
9、男性應注意陰莖包皮是否過長,尿道口處是否有潰瘍結節,陰莖冠狀溝是否有易出血的菜花樣腫物。
10、四肢疼痛且活動受限時,應注意四肢關節有無腫脹,皮下是否可觸摸到腫物。若長骨部位出現無痛性腫塊,應及時去醫院骨科就診。
11、隨時留意身體表面各部位的黑痣變化,注意是否在短時間內生長迅速、破潰、流水、顏色變黑等。注意身體表面有無經久不愈的慢性潰瘍。
原始點醫學癌症案例分享
原始點 醫學案例分享 :大腸癌 案例2012/09/19
一個癌症患者治療過程給我們的警示2011/08/12
[醫學案例分享] 肝癌案例分享2013/04/14
[諮詢張醫師] OO液問答 2013/04/30
[諮詢張醫師] 肝腫瘤問題2013/04/25
[諮詢張醫師] 甲狀腺癌問題2013/06/21
[諮詢張醫師] 卵巢癌轉移產生腹水2013/06/02
[醫學案例分享] 癌末重生志工案例2013/05/03
醫藥界的大革命...西醫竟是一場百年騙局...曼戴爾 松 醫學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