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第二顆心臟


們都知道心臟在人體的重要,而人體的第二顆心臟呢?我想很多人都很好奇什麼是人體的第二顆心臟?他又到底在人體的何處?在中醫理論上說,「小腸」是人體的第二顆心臟,倪老師也大力呼籲大家要照顧好這第二顆心臟。在「王維工」氣的樂章一書中指出,心臟從左心室打出血液到達主升動脈後,動能必須轉變成位能,所以就以振動的方式傳遞血液流動,而這振動能量就是中醫說的氣。主升動脈將動能轉成位能的位置就是中醫指出的壇中穴(氣會壇中),而主升動脈向下延伸到腹主動脈為了將血液(能量)順利下傳到胃腸,因此壇中穴必須與丹田位置的關元穴(小腸幕穴)頻率一致才可以產生共振。若是兩處共振頻率被打亂,腸胃系統就沒有能量消化食物,也就是中醫說的太陰病,再甚者就變成少陰病。所以說:任何下腹部問題只要想辦法把心臟能量傳遞到丹田就可以治好。下腹部問題包含哪些呢?比如:拉肚子、水瀉、腹部水腫、中年人的大肚南、男女生殖系統問題(白帶、疝氣、頻尿、漏尿、陽萎、性冷感、卵巢子宮腫瘤、攝護腺肥大(癌)…等)、腳冰冷、腳抽筋、下肢神經痛…等問題。


美國總統艾森豪的心臟外科主治醫生保羅說:老化從腳開始,腳是人體的第二顆心臟。只要多走路就可以增加靜脈迴流血,也可以增加右心進入肺部的血,增加帶氧量促進新陳代謝。學中醫的人都知道人體下肢循環都由腎為主要控管,所以增加下肢循環,就可以提高命門火,相對的也就提高關元穴的能量。所以西方醫學說腳是第二顆心臟與中醫學說小腸是第二顆心臟,就能量循環功能性來說是相同(因為可以解決同樣的身體問題),只是各自表達方式不同罷了。


那用什麼方法可以加強我們第二顆心臟的功能呢?版主在此介紹的是運動方式不是用藥。爬山是增加腳肌耐力與促進細胞帶氧量最好的方法,因此第一個建議就是爬山(與李豐 醫師的論點相同);健走可以增進腳肌耐力與肺活量,是版主建議的第二個方法(與紀政論點相同)。版主個人每天健走1 小時,假日爬山2小時,所以版主深知這些方法給身體帶來的好處


但是若是心臟、肺臟不好的人(心臟病、二三尖辦問題、肺水腫、手冰冷…等)本身主升動脈能量就差,所以你除練習爬山與健走外,還需練習背部撞牆法,背部撞牆法是中醫人士大力讚許的治療心肺功能的好運動方式。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chenron 的頭像
    chenron

    chenron的部落格

    chenro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