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腰肌勞損的推按療法
慢性腰肌勞損是一種積累性損傷,主要由於腰部肌肉疲勞過度,如長時間的彎腰工作,或由於習慣性姿勢不良,或由於長時間處於某一固定體位,致使肌肉、筋膜及韌帶持續牽拉,使肌肉內的壓力增加,血供受阻,這樣肌纖維在收縮時消耗的能源得不到補充,產生大量乳酸,加之代謝產物得不到及時清除,積聚過多,而引起炎症、粘連。如此反復,日久即可導致組織變性,增厚及攣縮,並刺激相應的神經而引起慢性腰痛。本病病程較長,且反復發作,時輕時重,漢醫按摩對本病有一定的療效。
推按治療
(一)治療原則:舒筋通絡,溫經活血,解痙止痛。
(二)取穴及部位:腎俞、腰陽關、大腸俞、八髎、秩邊、委中、承山及腰臀部。
(三)主要手法:按揉、點壓、彈撥、擦、拍擊、扳法等。
(四)操作方法
1.準備手法:患者俯臥位,醫者先用柔和的掌根按揉法沿兩側足太陽膀胱經從上向下施術5~6遍。
2.治療手法:接著,用掌根在痛點周圍按揉1~2分鐘;醫者以雙手拇指依次點揉兩側三焦俞、腎俞、氣海俞、大腸俞、關元俞、志室、秩邊等穴位,約4分鐘,以酸脹為度;並用雙手拇指彈撥痙攣的肌索10次;然後,患者側臥位,施腰椎斜扳法,左右各1次;
3.結束手法:用掌擦法直擦腰背兩側膀胱經,橫擦腰骶部,以透熱為度;並用桑枝棒拍擊腰骶部,約2分鐘,結束治療。
手部推按治療:手部按摩對腰背部的軟組織勞損有良好的治療效果。手部按摩既可補益肝腎、疏利筋骨、通絡止痛,還能增強機體的免疫功能,促進本病的康復。
按摩選穴
經穴和經外奇穴:腰痛點、後溪、合谷等。
反射區:腎、肝、輸尿管、膀胱、肺、腰椎、骶骨、各淋巴結反射區、腹腔神經叢、髓關節、膝關節等。
反應點:腰腿痛點、坐骨神經點、腰脊點、脊柱點、踝點、痙攣刺激點等。
全息穴:腰腹穴、腎穴、生殖穴、腿穴、足穴等。
按摩方法 上述選穴,按揉或推按各100-200次。每天按摩1次,10次為1個療程。經過幾個療程的治療,如症狀明顯減輕,可減少操作次數至一半量,但仍須堅持下去,以鞏固療效,並防止復發。
財團法人張釗漢疼痛醫療基金會
台北市忠孝東路6段6號2樓之1
(基金會大門在 玉成街上) 電話 (02) 2785-6728
(捷運板南線後山埤站,3號出口,出站後直行約20公尺)
講座時間:每 週 日:13:30-17:30
入場時間:12:50(無需報名,入場時簽到即可)
講座名額:300名
(基金會場地限制,超過名額無座位可坐,懇請見諒)
課程目的:介紹原始點醫學,教導民眾正確的醫療觀念,
協助減低龐大的醫療支出,期望讓民眾不再因疾病而痛苦,
避免遭受錯誤醫療的傷害。
若有中西醫院無法治癒的疑難雜症 請親自帶患者到基金會
接受推廣體驗及醫學講座的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