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年齡與睡眠 


 


中老年的睡眠狀態


進入中老年後,速眼動睡眠量變化不大,但階段四非速眼動睡眠量則漸減至幾乎消失。老年人的慢波波幅較低,而不易達到七十五微伏特的慢波認定標準;因此有人認為對老年人的慢波認定應放寬,而顯示老年人仍維持慢波睡眠量。但是在腦波波幅減少的意義尚未釐清前,這樣的建議仍有爭論。另外,老年人的夜晚睡眠效率下降至百分之八十或以下,且睡眠中醒來次數增加,有關睡眠困擾的抱怨也較多。進入中老年期,女性中有失眠困擾的比例高於男性;而睡眠性窒息症狀則男性患者較多。


 


老年人睡眠效率的降低顯示老年人除了躺在床上的時間已經較少,實際睡著的時數又更少。這是否表示老年人的睡眠需求量降低?還是他仍然需要那麼多睡眠只是睡眠的能力變差了?如果是前者,則即使睡眠量減少,白天仍能夠維持清醒;如果是後者,則表示老年人可能會有睡眠不足的現象。


 


 


應用白天每隔兩小時的睡眠潛伏期測試,可以較客觀地瞭解白天睏睡度,以推論是否有夜晚睡眠不足的現象。在青少年早期(約十一、十二歲),即使在下午很想睡的時間測試,大概都還不易入睡;代表他們白天清醒度很好。相較於青少年早期及成年人,老年人的睡眠潛伏期皆較短,顯示較高的睏睡度。所以,雖然老年人晚上睡得較短,但由其白天有較高的睏睡度且實際的白天小睡次數也增多來推測:老年人並不是因為睡眠需求減少,而是其夜晚維持長睡的能力變差了。


 


生理恆定:


除了年齡因素外,影響個體每日睡眠型態的主要生理因素為生理恆定及日夜節奏。生理恆定的影響是決定於醒了多久或睡眠多久,即清醒一段時間之後就需要睡眠,而睡久了會醒來。


 


日夜節奏:


日夜節奏則是決定那一時段較易入眠;例如熬夜至凌晨三、四點時很想睡覺,但再熬至清晨六、七點時反而不是那麼想睡。因此,以生理恆定觀點來看,清醒越久會越想睡覺,但是否入睡則決定於所處的日夜節奏相位。


 


  個體每天所需的睡眠量除了主要受到年齡、生理恆定、日夜節奏等三因素的影響外,更需瞭解即使不同個體在三因素上處於相同的情況,其各自的睡眠需求量仍可能呈現很大的差異。上述各年齡層每天的睡眠量是指平均值,而實際的人數分布顯示個別差異性頗大。睡眠需求量的個別差異性或有部份是因行為控制及環境的影響,但關鍵因素很可能是天生基因的不同。


 http://www.art-2000.org/SLEEP-7_index.htm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henro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