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揉腹防治五種常見病
如何採用漢醫按摩療法揉腹呢?你可睡前或醒後仰臥在床上,先用右手順時針方向繞臍輕輕按揉腹部,累了再換左右,方向相反,揉腹次數不限。下面我們一起來看揉腹可防治哪幾種常見病。
1. 治療習慣性便秘 經常便秘的人,用掌心逆時針方向旋轉揉腹,每次50—100次,按壓時,如果感到有條索狀硬物時,可能為宿便停留的部位,這時應該輕緩按摩,不可用力過大。
2.輔助治療慢性肝炎 非活動期間而經常有肝臟區的隱痛、腹脹不適的人,可以採取自我按摩肝區和腹部的方法來解除痛苦。每天堅持做2—3次,每次做5—10分鐘,有助於改善症狀,幫助康復。
3.預防潰瘍病 經過揉腹能夠對胃腸道起到外加刺激的作用,可以促使胃腸黏膜產生前列腺素,阻止產生過量的胃酸。
4.治療失眠 夜間經常失眠的人,可在晚上睡前仰臥于床上,一邊用手繞臍揉腹,範圍從小到大,反覆15—20次。右手按累了,換左手,一般揉腹30—40次,動作逐漸放緩,漸漸入睡
5.助消化 揉腹還可增加腹肌和腸平滑肌的血流量,增加胃腸內壁肌肉的張力及淋巴系統功能,使胃腸等臟器的分泌功能活躍,明顯改善大小腸蠕動功能,從而加強對食物的消化、吸收和排泄,防止和消除便秘。
日常生活中常見的疾病有潰瘍、失眠、便秘等。如何防治這些常見病呢?中醫講究“治已病治未病”。中醫專家認為,揉腹療法治可起到防治以上幾種常見病。
三叉神經痛的自我按揉
原發性疼痛呈陣發性燒灼樣或鑽刺樣疼痛,每次持續數秒或1~2分鐘,每日可發作數次;繼發性通常由其他疾病引起,疼痛呈持續性,伴有面部感覺障礙或咬肌癱瘓、萎縮。中醫認為,此病是由於氣血阻滯、肝胃實熱上衝或陰虛陽亢、虛火上擾所致。
1.預備式 坐位,雙目微閉平視,放鬆心情,調勻呼吸,靜息1~2分鐘。
2.揉按翳風穴 用雙手拇指指腹,分別放在同側翳風穴上,其餘4指附在面部兩側,適當用力揉按0.5~1分鐘。功效 鎮靜止痛,明目開竅。
3.揉按頰車穴 用雙手拇指分別放在同側頰車穴上,適當用力揉按0.5~1分鐘。
功效 解痙止痛,消腫除煩。
4.揉按下關穴 用雙手食指或中指分別放在同側下關穴上,適當用力揉按0.5~1分鐘。功效 疏風清熱,解痙止痛。
5.推印堂穴 以一手拇指指腹放于印堂穴上,其餘4指附於對側目外,適當用力自印堂向上推至髮際處,反覆推20~30次。功效 祛風開竅,安神寧志。
6.分推前額 以兩手4指並攏,緊貼前額正中,拇指分別緊貼于後,沿兩眉毛適當用力向外推至鬢髮處,反覆推10~15次。功效 活血通絡,清腦鎮痛。
7.揉按風池穴 以兩手拇指指腹分別放在同側風池穴上,其餘4指附於頭部兩側。適當用力由輕漸重揉按0.5~1分鐘。功效 疏風清熱,開竅鎮痛。
8.合按內、外關穴 用一手中指和拇指指尖,放在對側外關穴和內關穴,對合用力按壓0.5~1分鐘,雙手交替進行。功效 和胃理氣,安神鎮痛。
9.掐合谷穴 用一手拇指指尖放在合谷穴上,其餘4指置於掌心,適當用力由輕漸重掐揉0.5~1分鐘。功效 疏風解表,開竅鎮痛。
10.掌揉太陽穴用雙手掌掌心,緊貼在同側太陽穴上,適當用力揉按0.5~1分鐘,以局部發熱為佳。功效 溫經散寒,活血止痛。
以上手法每日做2~3遍,手法以穴位有酸脹感為度。自我按摩對原發者效果較好,對繼發性較差。平時注意休息,保持情緒穩定,忌飲酒,少食辛辣食品。
小貼士
翳風穴 位於耳垂後,乳突與下頜骨之間的凹陷。
頰車穴 位於下頜角前方1橫指,用力咬牙時,咬肌隆起處。
下關穴 位於耳屏前1橫指,為兩顴弓與下頜切跡所形成的凹陷處。
印堂穴 位於兩眉正中,正對鼻尖處。
風池穴 位於頸項後,枕骨下,髮際線上,大筋外側凹陷處。
外關穴 位於手背腕橫紋正中直上2寸,尺橈骨之間。
內關穴 位於手掌側腕橫紋正中,直上2寸,兩筋間。
合谷穴 位於第二掌骨中點外側,即手指並攏,虎口根部;也可用另一隻手拇指的第一個關節橫紋正對虎口邊,拇指屈曲按下,指尖所指處就是合谷穴。
太陽穴 位於目外眥角斜上1寸處。
You're my heart, You're my soul / Modern Talking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