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令飲食養生
一、立秋應注意些什麼?
立秋以後,氣溫由熱轉涼,人體的消耗也逐漸減少,食欲開始增加,以補充夏季的消耗,並為越冬做準備。秋季氣候乾燥,夜晚雖然涼爽,但白天氣候仍較高,據中醫“燥則潤之”原則,應以養陰清熱、潤燥止渴、清新安神的食品為主,可選用芝麻、蜂蜜、銀耳、乳品等具有滋潤作用的食物。秋季空氣中濕度小,皮膚容易乾燥。因此,在整個秋季都應重視機體水分和維生素的攝入。
秋季為人體最適宜進補的季節,以在冬季到來時,減少病毒感染和防止舊病復發。秋季進補應選用“防燥不膩”的平補之品。具有這類作用的食物有茭白、南瓜、蓮子、桂圓、黑芝麻、紅棗、核桃等。患有脾胃虛弱、消化不良的人,可服食具有健脾補胃的蓮子、山藥、扁豆等。秋季出現口感唇焦等“秋燥症”的氣候,應選用滋養潤燥、益中補氣的食品,這類食品有銀耳、百合等,可起到滋陰、潤肺、養胃、生津的補益作用。
二、立秋後該如何調整飲食?
1)注意營養滋補,易於消化吸收 秋季到,氣溫逐降,人們習慣想到補養。因為經過炎熱夏天,身體耗損大,進食較少,當天氣轉涼,調補一下身體頗有必要。但那種不管機體情況,把許多補藥、補品,如人參、鹿茸、雞羊肉等等集中、突擊食用,稱之為“大補”的方法,是很不可科學的,不但對健康無益,凡而浪費財力和物力,甚至還會損害身體。
秋季養生飲食原則,既要營養補養,又要容易消化吸收。注意換季是人們抵抗力最弱時候,如果體質不佳,就極易得病,這時多吃一些能增強免疫力和體抗力食品,對健康有好處。
2)秋季養生飲食,注意少辛增酸 少辛,指要少吃一些辛味食物,秋季肺屬金,通氣於秋,肺氣盛於秋。少吃辛味,是防肺氣太盛。中醫認為,金克木,即肺氣太盛可損傷肝的功能,故在秋天要“增酸”,以增加肝臟的功能,抵禦過剩肺氣之侵入。在秋季期間要少吃些辛味的蔥、薑、韭、蒜、椒等辛味之品,多吃些酸味水果和蔬菜。
警惕“秋瓜壞肚”。夏季西瓜是消暑佳品,立秋後,不論西瓜、香瓜、菜瓜,都不能多吃,否則會損傷脾胃的陽氣。中醫養生提倡秋季每天早晨吃粥,明代李挺認為“蓋晨起食粥,推陳致新,利膈養胃,生津液,令人一日清爽,所補不小”。
3)秋季養生飲食,注意甘淡滋潤 古雲:“厚味傷人無所知,能甘淡薄是吾師,三千淡薄從此始,淡食多補信有之。”可見,素、淡結合飲食,是對健康有益。《素問-至真要大論》上說“甘先入脾”。在五行中脾胃屬土,土生金,肺腸屬金。甘味養脾,脾旺則金(肺)氣足。甘味食物又有生津的功效,而鹹味食物則易使人出現口渴之象。
《遵生八箋》上說:“秋氣燥,易食麻以潤其燥。”秋季應多進食些如蜂蜜、芝麻、杏仁等性滋潤味甘淡的食品,既補脾胃又能養肺潤腸,可防止秋燥帶來肺及腸胃津液不足常見的乾咳、咽幹口燥、腸燥便秘等身體的不適症候或肌膚失去光澤、毛髮枯槁的徵象。
秋季飲食以甘淡滋潤為宜。多吃些具有潤肺潤燥的新鮮果蔬,如梨、柿、柑橘、香蕉等;胡蘿蔔、冬瓜、銀耳等,及豆類及豆製品、食用菌類、海帶、紫菜等,可製成佐餐食用,如蜜煎銀耳、各種新鮮果蔬汁液等,加工羹粉湯粥,如香菇豆腐湯、扁豆粥、藕粉羹等,有營養能潤燥,對預防秋季易出現的口鼻目幹、皮膚粗糙、大便秘結等現象有裨益。
4)秋季養生飲食,注意應忌苦燥 中醫認為,苦性燥,苦燥之品易傷津耗氣。《素問-五臟生成篇》上說:“多食苦,則皮槁而毛拔。”秋季燥邪當令,肺為嬌髒,與秋季燥氣相通,容易感受秋燥之邪。許多慢性呼吸系統疾病往往從秋季開始復發或逐漸加重。《金匱要略-禽獸魚蟲禁忌並治第二十四》中以五臟之病,五味和四時之間的生克制化關係,提出:“肺病禁苦......秋不食肺”的觀點。
因此,秋令飲食養生應忌苦燥。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