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界醜聞/聯合筆記 大把銀子 買不到健康
若不是多位重量級的肺癌專家出面直斥:正子攝影(PET)與核磁共振(MRI)對早期肺癌篩檢「一點用也沒有!」我們還會沈醉在業者的催眠,乖乖掏著大把鈔票,購買這不切實際的期待。
科技愈先進,解決愈多的疑難雜症,幾十年前被認為難以發現的奇症或不治之症,現在可以輕易地逼它現形、治療;不過,也因為科技的神奇,給民眾帶來更多不切實際的期待與遐想。
醫學技術太複雜,病患與民眾的知識跟不上醫療專業人員,以致對這些新科技投以太多莫名的期待,可以理解。
但是,醫療專業人員有意無意地利用這種知識優勢,藉民眾對健康的渴望,催眠病患、誇大療效,不啻是另一種「專業欺詐」。從昨天被點名的PET、MRI到幹細胞治療,甚至標靶藥物,都不免被披上神奇的外衣,給有心人操作的空間。
商業牟利包裹在醫療專業的白袍裡,挑動民眾對疾病最深層的恐懼,及病患對健康最卑微的渴望裡,創造出驚人的商機。
這種商業操作斧鑿可見。這幾年新英格蘭醫學期刊、英國醫學期刊等頂尖醫學期刊一連串的研究就直指,許多醫學研究的結果大幅地向出資者傾斜;也就是說,原本應該中立的學術研究,可以因廠商資助,而有不同的結果。
更耐人尋味的是,有些做出來的研究結果,明明不利於資助廠商,研究者在撰寫結論時,還可轉向成有利於出資的醫藥廠商。而這些研究報告,最後都刊登在各大學術期刊中,最終都會被拿來當做招徠醫療消費者的工具。
醫療,常是在生命存亡間拔河。醫療新科技,可讓人看到新希望;若是花了大把銀子後,買到的是不著邊際的檢驗報告事小,若因而誤信不實結果,延誤治療時機,更令人心痛。
引用:http://udn.com/NEWS/OPINION/X1/6291557.shtml
==================================================
【2011/04/23 聯合報】
延伸閱讀:過度醫療
https://sites.google.com/site/886tcm/related-topics/overtreatment
延伸閱讀:醫界醜聞
https://sites.google.com/site/886tcm/related-topics/medical-community...
延伸閱讀:癌症
https://sites.google.com/site/886tcm/serious-diseases/internal-diseas...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