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整脊程序及注意事項
- 注意服裝儀容
- 先觸診清楚,最好建立書面資料
- 詳細說明患者問題所在、脊椎相關教育
- 讓患者知道「您要幫他做什麼」「那些是整脊幫不上忙的地方」
- 術時會引起疼痛必先告知、術後會疼痛多久亦須帶到
- 隨時注意患者反應,疑惑?疼痛?其它不適?隱私?
- 尊重患者身體各部位,須「輕舉」勿「亂動」,避免不舒適感
- 意志集中,不受「病氣」影響,亦不胡思亂想,以免不必要的誤會
- 患者夾克、外衣、西裝等要脫掉,尖硬物品要移除,但不隨意要求患者減少衣物,患者穿短裙不方便時,可覆蓋大毛巾
- 切忌碰觸不相關的任何身體部位,保持受尊敬的形象
- B.整脊「三不做」原則
- 無完全安全把握不做,健康是無價,決不能有「試試看」或「我看別人這樣做」的觀念
- 不瞭解問題所在不做,觸診的了解,解剖學的結構了解,生理及神經反應的了解,須要完整的「學科」基礎做為「術科」的根據
- 患者不完全意願不做,患者的質疑,需要讓他完全放心,否則沒有必要。患者的抗拒或緊
- C.整脊不需「畫蛇填足」事項
- 不輕易使用輔助器材—如按摩機具、紅外線照射等
- 不需隨意增加其它治療—如刮痧、拔罐、放血、針炙等
- 不要「本末倒置」變成按摩、推拿為主,若有需要,必先告之患者,此為多做服務
- 不批評抑貶過去的術者,保持客觀、謙卑的態度
三. 整脊技術討論
- 一.單節挫動手法:
(對僵直性脊椎的椎關節活動有良好效果) - 利用手指的墊指,以另手做直接的快速挫動,施力與脊柱垂直,振幅須小於0.5公分;分三種手法
- 拇指緊貼脊突側邊「墊指」,另手以小魚際肌壓墊指使力,做垂直脊柱的挫動
- 拇指深壓脊突側肌肉空隙,另手以小魚際肌壓墊指使力,速度小於前項(前項愈速愈佳),使力時帶旋加大振幅至1公分。
- 拇指斜角60度(與脊柱角度)並銜空於脊突上約1公分,同樣以小魚際肌做極瞬間施力擊挫
- 拇指緊貼脊突側邊「墊指」,另手以小魚際肌壓墊指使力,做垂直脊柱的挫動
- 二.振幅與安全的關係密切:
(骨質密度不夠者更需注意) - 一般施術傷害最多來自 A.施力方向不對 B.振幅太大(有些手法經常是0.5公分的幾十倍)
◎◎◎半年來電視報導多起「整脊」「推拿」「國術」引起的脊椎傷害,嚴重者全身癱瘓,並造成社會及醫界對「整脊」的質疑,整脊安全最重要點在「振幅」,尤其頸椎切勿超過0.5公分振幅,施術角度必須深切了解「解剖學」及關節運動安全範圍,也是學習上「學科」比「術科」重要的原因。
美國近年來,各整脊醫學界經常舉辦各式研修課程、尤其「孕婦的整脊」「嬰幼兒的整脊」更是熱門課目,可惜因為老外體型的關係,很多「徒手技巧」有些被疏忽,而各種相關器材(尤其是整脊床),不斷推陳出新。
整脊如有專業床較易施術,但在臨床實用上卻隨時會遇到需做的情況,因此坐姿或立姿的調整,反而用得更多,譬如遇到「落枕」患者時,以坐姿或立姿立即完成;經常遇到肩頸部僵硬、手部酸麻、膏盲處疼痛等,亦可施予坐姿調頸及變換膝頂手法達到很好的效果;至於上頸段引起的頭暈眩、耳鳴、偏頭痛等,如果C2、C3關節特別僵硬,坐姿或可消除症狀,但是C1轉位時,臥姿定椎效果最佳。
很多患者因併隨肌肉僵硬的問題,軟組織的處理如:推拿、熱敷、按摩、甚至遠紅外線等都派上用場,其實這些處理並不一定是必要的,肌肉鬆軟時脊椎較易調整沒錯,但是肌肉的僵硬乃因神經阻滯,代謝不良所引起,只要針對神經傳導的「KEY POINT」,施予解壓(stress release),僵硬的肌肉經常瞬時消失(此時感覺很麻,有點像針刺一般,但不是痛感),而且脊骨的問題一併獲得改善;CHIROPRACTIC原文即徒手施術,除非體型嚴重影響施術,或外力傷害嚴重影響,徒手才是最敏銳的,如果推按肌肉過多,則本末倒置,對於真正的「脊椎疑難雜症」很少做出良好的效果。 - 三.手掌關節整復:
- 掌骨各關節因使用的頻繁,較少僵硬的問題,但因職業或習慣性的過度使用,亦經常有不平均的活動度,關節容易發生半脫位的關節在「姆指掌關節」和「橈腕關節」此時會引起手掌的疼痛或「板機指」,或姆指及食指的無力。調整的手法,在該手指施予頓拉手法,頓拉同時在半脫位部位(會有外凸),施予頓壓,拉及壓的力量須同時,可聽到卡的一聲,原外凸的關節處可看到明顯的改善。對於各手指的整復及保健,可分別在各指施予頓拉手法,並且做「頓拉帶旋」,依順時鐘及反時鐘各做調整。註:「板機指」有時是因手部橈神經或正中神經壓迫所影響,或臂叢神經壓迫皆會影響,如這些原因則調整下頸椎及上胸椎才是重點。
- 四.腳掌骨的整復:
- 腳掌骨一共有二十六塊骨頭,各掌骨間關節受限主要因為
- 1.腳掌扭傷(有些是運動造成)而內翻者
- 2.長期腿部不良於行引起(如小兒痲痺症)
- 3.長期鞋子使掌骨活動受限(尤其高跟鞋),此時最易撕裂傷的韌帶為「跟腓韌帶」,這是較難復元的,也易形成「習慣性扭傷」,各掌骨間活動受力不平均,常引起神經壓迫,甚至可看到部份隆起,一般在「跗蹠關節隆起」或「楔子骨隆起」
- 跗蹠關節的調整很簡單,只要一手抓住前腳掌,另手以壓或扭皆可調開,其餘三個楔子骨、舟狀骨、骰子骨及距骨間的各關節才是調整的重點,幾乎因穿鞋保護的關係,每人都或多或少的問題,以「老鼠夾」的手法,在不同的關節間施以頓力,常會聽到清脆調開的聲音,因腳掌間韌帶的強軔,這些手法都不會受傷;如遇正在發炎的時候,暫時不要調整,否則會引起腫痛。各掌骨活動性對於走路的平衡影響很大,薦骨及髖骨和腰椎也會間接受影響。
- 1.腳掌扭傷(有些是運動造成)而內翻者
- 五.腿部股、脛、腓骨整復:
- 人是直立活動的動物,兩腿支撐全身的體重活動,大腿(股骨)及小腿(脛、腓骨)的關節,包括股髂關節、膝關節、腳踝關節活動的受限,將引起腰酸背痛、臀部疼痛、膝關節酸痛、腿部無力、睡覺時抽筋、行動不良、蹲不下去、走路兩腳掌常互踢…等症狀。
腿部相關關節受限的原因,主要分兩部份:a.股骨以上來的壓力,即上半身活動不良或長期壓力不均。b.腳掌受力不均引起,現代人從小穿鞋,腳掌的26塊骨頭間的關節活動受限,有些穿高跟鞋或先天行動不良影響,尤其腳踝常扭傷者影響更大。 - 六.頸椎頓拉手法:
- 頸椎常見的問題,發生在頸椎第六節及第七節的椎間盤壓迫極多,因為臂叢神經的壓迫,最明顯的症狀為兩手的酸麻無力或手掌握伸的帳礙,此情況以復健牽引,亦有一定的效果,如以「頸椎頓拉手法」則屬較積極性手法,效果好又安全。
患者平臥仰躺,術者以雙手托住頭部後腦,手掌輕握下顎﹝勿用力抓﹞,兩腳打開平行站立於患者頭頂側,先以雙手末四指向頸部做幾次順拉舒緩手法,再以雙手中指交叉卡住枕骨下緣,全身体重後傾,力量全在兩手中指,此時以身體的力量施予頓拉﹝勿以手臂施力﹞,如有椎間盤壓迫者,可聽到一至多聲「咑、咑」,﹝由幾聲可知道有幾節壓迫較嚴重﹞,患者會感覺眼睛一亮、精神舒爽,拉力由頸傳至尾椎,此技巧亦可做脊椎一般的保養,手法純熟時,深為受用。 - 七.斜肩:
- 斜肩大都發生在年青女性,因為賀爾蒙的影響,女性的韌帶較男性較易鬆弛,因為骨骼的連接主要靠韌帶的支撐,次要支撐為肌肉組織,所以如果韌帶及肌肉組織較差,就會慢慢形成「斜肩」的限現象。由此可知,斜肩和手部的運動有關。
因為脊椎是人體直立的「樑柱」,ㄇ字型的肋骨連接胸骨和脊椎,因為第一、第二肋骨的ㄇ型圈較小,支撐骨架的組織較差,兩肩就因骨架走樣,形成斜肩。斜肩的患者雖然因肌肉鬆弛形成,卻因虛弱的鬆弛而代謝不良,經常因代謝產物的屯積,兩肩經常僵硬,甚至週邊的肩胛都會有酸疼的現象。
「斜肩」調整的效果較緩慢,重點在處理相關的「胸椎上段、一至七根肋骨、肩胛骨、肱骨、鎖骨」,每次都要處理「所有相關部位」,然後逐漸教育患者做一些「適度運動」增強韌帶及肌肉組織,如此,斜肩的問題則可一勞永逸。(有位學員因為女友斜肩的問題,參加技術專業班,結業後約四個月左右,女友斜肩改善極多,已可單邊背包包,當然肩頸的酸疼早解決了) - 八.齒顎關節Temporomandibular Joint整復:
- 齒顎咬合關節(TMJ)症候群,張開口較大時會有障礙,或疼痛,有時會發出聲音,臉型會有一邊大小,嘴部會有一邊高一邊低,伴隨的症狀為:容易頭暈或頭疼,耳鳴,眼睛不適,走路時平衡感不佳等現象
引起齒顎咬合關節(TMJ)症候群的原因,除了咬合關節不正外,頸椎上、中段偏位都是引致因素;發生的原因有:單邊的嚼食,臼齒疼痛或蛀牙,中風或顏面神經受損,跌倒撞擊頭部,車禍,頸部電療等
調整的手法:- A.先觸診兩邊齒鶚關節位置,另患者(坐姿)輕張閉口部,找出下關節處較高的一邊
- B.一手抱穩住患者頭部,另一手用手掌腕關節處,壓在較高一邊的TMJ關節處下緣,此時另患者微張開口,以手掌力量施予頓壓手法,如該關節韌帶較緊,則有卡聲發出(此手法很溫和安全,但切勿張開大口時調整,以免脫位)
- C.在另一邊關節做同樣手法,使兩邊的關節活動趨平衡正常
- D.以坐姿或臥姿觸診患者頸椎,並施予調整(頸椎上、中段極敏銳,非專業請勿輕試)
- A.先觸診兩邊齒鶚關節位置,另患者(坐姿)輕張閉口部,找出下關節處較高的一邊
- 九.脊椎側彎:
- 先天性脊椎側彎好發於8至18歲的女性,與一般功能性脊椎側彎,最大的差異在於大都併隨椎體旋轉,調整上我們把它分為三類:(一)脊椎體(vertebral body)側彎─即在X光片上可看出整條脊椎彎曲,(二)旋轉性側彎─脊椎體(vertebral body)在X光片上並無彎曲,各椎體往同一方向旋轉,(三)以上兩者都兼; 以上三種情況,由患者背部視察,同樣都可看見棘突(spinous process)明顯彎曲,如果有旋轉性側彎時,患者一邊的肩胛骨會特別突起,前胸一邊肋骨也會突起,對於第一類的情況整復上較簡單,而且很快就可看到效果,但是旋轉性側彎整復效果則較慢,如果屬先天性的側彎且情況嚴重者,須分期調整如下:
- 第一期重點:恢復正常生活品質;因側彎嚴重且時間長,生理機能及肢體活動已受影響,先以消除「影響生活的部份」為首要,讓全身肌肉「由內而外」舒緩
- 第二期重點:調整受脊椎側彎代償影響的部分;長期脊椎側彎的代償性影響,腰椎、髂骨、肋骨等不平衡,各骨骼關節的活動盡量讓其恢復
- 第三期重點:調整所有脊椎各關節的活動;所有頸椎七節、胸椎十二節、腰椎五節、髂薦關節,恢復所有脊椎關節的活動性
- 第四期重點:調整與脊椎關聯的骨骼及四肢;十二根肋骨與脊椎的關節和肩胛、肱骨、鎖骨關節,加強恢復這些關節的活動性
- 第五期重點:調整「肋骨籠」歪斜角度為主;因各肋骨間的筋膜韌帶長期不平衡的拉力,加強整體「肋骨籠」的大角度調整
- 第一期重點:恢復正常生活品質;因側彎嚴重且時間長,生理機能及肢體活動已受影響,先以消除「影響生活的部份」為首要,讓全身肌肉「由內而外」舒緩
- 十.歐美整脊術研討(CP child)
- 美國目前約50萬診斷罹患腦性痲痺(Cerebral Palsy CP),CP一般可能因中樞神經系統傷害引起,有時出生前或分娩都可能,主要受損的時間仍未完全了解。Oklahaven Childern's Chiropractic Center in Oklahoma對於CP治療已有40年歷史。
- 這類兒童的智能不足或腦一片空白,是因腦部接受訊息和運動細統的無法整合,Dr. Doscher 認為沒有任何CP完全的專家,「絕對不要先對兒童貼上標籤,這將限制了治療的成效,很多時候的進步幾乎是戲劇化似的」,譬如有些兒童被貼上「永遠不會走路」,Oklahaven 的錄影帶上,您可看到這類的兒童參加賽跑。讓孩童覺得有「矚光」是相當重要的,雖然需要幾週或幾年的chiropractic treatment ,治療上除了整脊外仍需多種的輔助療法,而且治療模式也非一成不變。
- Upper-cervical adjustment 上頸椎的調整對於CP是決定性的重要,Dr.Khorshid 說明:頸椎第一、第二節的寰椎和軸椎是否與頭部枕關節的垂直和正確位置是很影響的。 Dr.Epstein 說明CP兒童的四個治療階段:
- 第一階段:Intensive ─ 此階段重點在導引兒童的神經系統與脊椎神經的通路,除了整脊治療外需輔助療法,如營養療法,此階段期待家長一起察覺兒童的變化,如睡眠深沉、進食習慣、溝通方式等。此階段兒童及家屬和參與的工作人員都需共同努力營養療法的實踐及飲食習慣的配合,此階段一般約8週左右。
- 第二階段:Remobilization ─ 此階段重點是運動計劃,而且是終生的適度運動,開始如圍繞迷宮或地板爬行或跳躍床等來促進motor control,脊椎調整仍需進行,重點在使中樞神經更深深地流暢,以便和身體有更完整的溝通。此階段約4至8週,但有些嚴重者須好幾個月。
- 第三階段:Remodeling ─ 此階段脊椎調整較密集,運動計劃須加強,如迷你彈跳床或彈跳靴等來增加足部的反射,尤其有痙攣症狀者,可有改善,此階段兒童的生理及行為上都有較大的改善。
- 第四階段:Supportive ─ 此階段要求較高標準的行為功能,運動計劃仍不得放棄,個別的營養計劃及輔助療法皆須個案設計。在消化吸收系統是特別注意的部份,一般CP兒童黏膜組織都較有問題,最好勿食用乳製品。
腓骨整復:患者仰臥,膝關節向上,彎曲約60度,由腓長肌的僵硬程度(很多人就像琴弦一樣)及腓骨頭外突的高度,觸診了解,於腓骨頭以膝蓋頂住,雙手固定膝關節,往下往內方向施予頓力,手法很安全,患者感覺酸帶點痛,術後觸診股長肌,鬆弛效果極迅速。
膝關節移位,一般角度都極小,施予墊肘頓壓法或雙手卡頓拉手法,韌帶調開會有細小的”啪”聲,如關節位移較大,會有較大的”卡”聲。http://www.qxqc.tw/page3.html#PageTop
CHIRO三不做原則
1. 無完全安全把握不做
2. 不瞭解問題所在不做
3. 患者不完全意願不做
K. T. HUANG - 這類兒童的智能不足或腦一片空白,是因腦部接受訊息和運動細統的無法整合,Dr. Doscher 認為沒有任何CP完全的專家,「絕對不要先對兒童貼上標籤,這將限制了治療的成效,很多時候的進步幾乎是戲劇化似的」,譬如有些兒童被貼上「永遠不會走路」,Oklahaven 的錄影帶上,您可看到這類的兒童參加賽跑。讓孩童覺得有「矚光」是相當重要的,雖然需要幾週或幾年的chiropractic treatment ,治療上除了整脊外仍需多種的輔助療法,而且治療模式也非一成不變。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