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醫捏脊療法的要領內容


捏脊療法:捏法作用於背部脊柱(長強至大椎成一直線)稱為捏脊或捏積。脊柱穴屬督脈經,督脈督率陽氣,統攝真元,用捏脊法自下而上能調陰陽,理氣血,和臟腑,通經絡,培元氣,具有強健身體的功能,是小兒保健常用主要手法之一,配合其他手法治療先、後天不足以及小兒疳積、腹瀉等病症。捏脊不僅可用于兒童,且也可用于成人,捏脊能很好地調節臟腑的生理功能,特別是對胃腸功能有很好的調節作用。捏脊能調理胃腸蠕動,促進消化吸收,提高人體抵抗力的作用,並對失眠有一定效果,可應用于成人失眠、腸胃病、月經不調等病症。


捏法分三指捏法和二指捏法,具體操作如下:


1.三指捏法:兩手腕關節略背伸,拇指橫抵於皮膚,食中兩指置於拇指前方的皮膚處,以三指捏拿肌膚,兩手邊捏邊交替前進。


2.二指捏法:兩手腕關節略尺偏,食指中節橈側橫抵於皮膚,拇指置於食指前方的皮膚處,以拇指、食指捏拿皮膚,邊捏邊交替前進。


捏脊方向為自下而上,從臀裂至頸部大椎穴。一般捏35遍,以皮膚微微發紅為度。在捏最後一遍時,常常捏三下,向上提一次,稱為“捏三提一”。捏後按揉相應俞穴。在捏脊前先在背部輕輕按摩幾遍,使肌肉放鬆。


捏脊的動作要領如下:


1.應沿直線捏,不要歪斜。


2.捏拿肌膚鬆緊要適宜。


捏脊應注意以下幾點:


1.捏拿肌膚鬆緊要適宜。


2.應避免肌膚從手指間滑脫。


3.應沿直線捏,不要歪斜。


為什麼捏脊能治病?捏脊療法是用雙手拇指指腹和食指中節靠拇指的側面在寶寶背部皮膚表面循序捏拿撚動的一種中醫治病的方法。捏脊療法可以刺激人體的植物神經幹和神經節,通過複雜的神經體液因素,提高機體免疫功能,並整體地、雙向地調節內臟活動,從而防治多種疾病。


人體背部的正中為督脈,督脈的兩側均為足太陽膀胱經的循行路線。督脈和膀胱經是人體抵禦外邪的第一道防線。通過捏脊療法,可以疏通經絡,達到調整臟腑的作用。此外,捏脊還可治療食欲不振、消化不良、腹瀉、失眠等症狀。對成年人臟腑虛弱、功能失調也有很好的療效。如有皮膚破損,或患有癤腫、皮膚病者,不可使用本療法。對於有高熱、心臟病或有出血傾向的患者應慎用。


捏脊需要掌握的內容:


1、捏脊的部位為脊背的正中線,從尾骨部起至第七頸椎。即沿著督脈的循行路線,從長強穴直至大椎穴。如頭面部症狀明顯(目紅赤、癢澀羞明、鼻腔紅赤、牙齒鬆動、牙齦潰爛、面黃肌瘦、唇紅煩渴、面紅煩急、驚悸咬牙等)者,可捏至風府穴。捏拿完畢,再按腎俞穴。


2、施術時患者的體位以俯臥位或半俯臥位為宜,務使臥平、臥正,以背部平坦鬆弛為目的。


3、在捏脊的過程中,用力拎起肌膚,稱為提法。每捏3次提一下,稱捏三提一法;每捏5次提一下,稱捏五提一法;也可以單捏不提。其中,單捏不提法刺激量較輕,捏三提一法最強。


4、施術時可根據臟腑辨證,在相應的背俞穴部位上用力挾提,以加強針對性治療作用。如厭食提大腸俞、胃俞、脾俞;嘔吐提胃俞、肝俞、膈俞;腹瀉提大腸俞、脾俞、三焦俞;便秘提大腸俞、胃俞、肝俞;多汗提腎俞、照明俞、肺俞;尿頻提膀肮俞、腎俞、肺俞;煩躁提肝俞、厥陰俞、心俞;夜啼提胃俞、肝俞、厥陰俞;失眠提腎俞、脾俞、肝俞;呼吸系統病症提腎俞、肺俞、風門等。



人體構造全圖


人體十二經脈行運圖


感冒中醫穴道自療法


簡單易學的捏脊療法


教您判斷 經絡通不通


為何要按揉腋窩 胸腹


養肝按穴位的生活保健


脾氣大按揉7大撒氣穴


氣血瘀滯肥推按血海穴


推拿手指可強五臟防治病


原始點療法推揉教戰守則


補腎養腎 3處補腎穴位


經絡不通的十四個常見症狀


按關元腰眼兩穴能補腎壯陽


點擊穴位名就跳出正確位置


頭為精明之府 日梳三遍百病除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chenron 的頭像
    chenron

    chenron的部落格

    chenro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