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養生注意養陰藏精固陽
冬季為腎所主,腎藏精。漢醫認為冬季沒有好好保養腎之精氣,使之耗泄過度而致虛損,外邪乘虛而入伏藏於內,到了來年春天就易發生溫熱病。因此,人們在冬季應注意節欲守精。
1月7日是立冬節氣。在大眾的認識中,從這一天起,寒冷的冬天正式拉開序幕。在這樣充滿寒冷肅殺氣氛的冬日裡,我們應該如何保養身體,維持機體的健康平衡呢?專家指出:冬季養生當以養陰為主,藏精固陽,以待來年。
漢醫素來有天人合一的理論認識。冬季天寒,萬物封藏不出,人亦如是。在冬季裡,人體陽氣潛藏於內,以溫煦臟腑。此時肌表腠理失于溫養,易感外寒,故人們在此時當及時增加衣物,以禦寒邪。對於習慣早起鍛煉的中老年朋友,此時也應適當推遲晨練時間,等太陽出來,氣溫上升後在出門。
冬季為腎所主,腎藏精,而中醫古語道“冬不藏精,春必病溫”,就是說如果在冬季沒有好好保養腎之精氣,使之耗泄過度而致虛損,外邪乘虛而入伏藏於內,到了來年春天就容易發生溫熱病。因此,人們在冬季應注意節欲守精,以應冬季封藏之意。
另外,冬季是進補的最佳時節,而且應以溫補為原則。可用桂圓、韭菜、山藥等溫性食物進行食療,也可選用溫補類的黨參、黃芪、鹿茸等中藥材。但需注意的是,冬季氣候乾燥,過度溫補易生燥熱,因此還當配以銀耳、枸杞、沙參等養陰清潤之品。
專家提醒:冬季是哮喘、慢支等慢性呼吸道疾病高發季。有這類病史的朋友們更應該特別注意防寒保暖,尤其是呼吸道的保護,出門時可以帶上圍巾和口罩。
而且冬季寒冷,容易造成血管收縮,因此心梗、腦梗等急性突發疾病在此時也較常見。所以提醒大家注意頭頸及胸背部的保溫。平時在家多用熱水泡腳並按摩足底,這樣可以溫暖腎及膀胱兩經,增強體內陽氣的溫煦作用,促進氣血運行,提高身體對寒冷的對抗能力和對疾病的免疫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