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陽虛畏寒可用原始點溫灸器調理
冬天天氣冷,體內陰氣盛,陽虛體質患者容易出現手腳冰涼,畏寒怕冷症狀。溫灸可以直接作用與人體穴位,調節陽虛、平衡陰陽。版主建議,陽虛體質者可在冬天試試原始點療法推揉全身各點後,再加上溫灸療法,可得雙層效果。
陽虛具體表現為怕冷、面色苔白、大便溏、小便清長等,在寒冷的冬季畏寒怕冷是陽虛最突出的表現。艾灸直接作用人體穴位,通過艾灸療法之一的三九艾調節陽虛,平衡陰陽,從而讓人氣血充足、精力充沛、五臟安康、容顏發光。
漢醫認為,進入冬天,是全年天氣最冷、體內陰氣最盛的時段。這個時間段不妨試試用溫灸“強筋健體”,對支氣管哮喘、慢性咳嗽、反復感冒、膝關性關節炎、老寒腿和婦女產後腰痛等疾病均有療效。
此時根據漢醫“虛則補之”“寒則溫之”和“內病外治”的理論,在“三九”時段採用具有辛散溫通功效的中藥進行穴位敷貼治療,可疏散體內的風寒、溫補肺腎,達到疏通經絡、平衡陰陽、止咳平喘、調和臟腑的功效;利用藥物敷貼穴位,扶助人體的陽氣,從而達到增強人體抵抗力、祛除疾病的目的。
“三九貼”常用中藥為白芥子、延胡索、甘遂、肉桂等藥物,研細後調成糊狀,做成直徑約一釐米的藥餅,用膠布將藥餅固定在相應穴位上,成人貼敷2~4小時,小兒貼敷0.5~2小時,穴位上的皮膚就會有螞蟻走過一樣的感覺,或發紅,或有灼熱、疼痛感。此時,熱藥餅對人體不同穴位產生溫熱刺激,熱氣被吸收進不同穴位,達到促進血液循環的作用,也就等同于陽氣進入體內,使體內陰陽達到平衡的狀態。
陽虛的5大表現
1、畏寒怕冷,四肢不溫這是陽虛最主要的症狀。陽氣猶如自然界的太陽,陽氣不足,則內環境就會處於一種"寒冷"狀態。
2、完穀不化指的是大便中夾雜未消化食物。古人對此現象的產生有一個形象的比喻,食物的消化就好比要把生米煮成熟飯,胃就好比是煮飯的鍋子,而陽氣就好比是煮飯用的火,沒有“火”,米就無法煮成“飯”。所以當陽氣不足時,則進入胃中的食物也就無法很好地“腐熟”(消化),而直接從腸道排出。
3、精神不振陽氣不足,細胞的生命活動衰退,所以表現為萎靡懶動。
4、舌淡而胖,或有齒痕體內水分的消耗與代謝,取決於陽氣的蒸騰作用。如果陽氣衰微,對水液蒸騰消耗不足,則多餘水分蓄積體內,導致舌體胖大。舌體胖大,受牙齒擠壓而出現齒痕。胖大舌,陽虛的典型舌像。
5、脈象沉細陽氣不足,不能鼓動脈管,所以脈象沉細無力。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