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脖子落枕的處理》


 


落枕的中醫治療觀。


 【病因】


1)因睡姿不良,或吹冷風,感受風寒,稍微轉動,頸部就會痛,這是因為頸部肌肉緊張,血管受到壓迫,血液流動不順暢所引起的。


 (2)嚴重時會影響肩臂,除了頸痛以外,肩部或手臂有麻木疼痛的現象,其病因是從脊髓,經過頸部,再從肩部分佈到上肢的神經,受到壓迫或刺激所引起的。


 


 【治法】


1)中藥方:若因感受風寒,輕症風寒感受在經絡,中醫說足太陽膀胱經,經絡經過腰部背部及頸和頭後部,所以會頸部僵硬、頭痛、怕風、怕寒。藥方可用葛根湯。本方主藥為葛根,能緩解由於血液流動不順暢而引起筋攣縮,尤其是頸部與背部;麻黃與桂枝能擴張血管為發表之劑;生薑能順表氣;甘草為調和諸藥;芍葯與葛根舒順血行,和緩筋肉的攣縮。


臨床上所見到的落枕,大都先由輕微感冒所引起,用葛根湯或九味羌活湯加銀翹散治療,效果很好。這是我的經驗方,但遇到脈象與症狀不同,用藥也不同,應找合格醫師做正確診斷。


 


2)針灸:可針合谷穴、肩井穴(注意肩井穴不可針太深)和風池穴,一般按摩以上的穴位也有效。


 


3)拔罐:主要拔頸部兩邊的華佗夾脊、肩井穴、風池穴,效果都很好。


 


4)熱敷亦可緩解疼痛,注意避風保暖,多休息,不要吃冰冷食物。


 


註:開藥方須視患者當時的症狀、脈象才能對症下藥,且每味藥物劑量也因人而異,所以,患者若出現異狀時一定要找合格的中醫師治療。


 


一旦落枕時只要將你的腳抬起來,把那個臭臭的大腳姆指給掰開來,慢慢的以順時 or 逆時的方向按摩旋轉一段時間後,如果發覺腳姆指肌肉緊繃,表示您的脖子是扭傷了,得上醫院看看久未碰面的醫生,如果腳姆指肌肉是鬆弛的,則您的落枕已獲得最大的修復。


記住左腳管左邊,右腳是管右邊,雖然腳丫有點薰鼻啦!但經常按摩,將直接或間接地疏緩您頸項的肌力,有助於預防您脖子兒的傷害哦!


p.s腳姆指是腳底反射區的頸部!!


 


其實手掌按摩跟腳底按摩是一樣的,而且比較方便,有些部位也比較好按,例如手大拇指及腳大拇指都是頭頸部的反射區。


 


手大拇指來說好了,不是有兩節嗎?靠近指甲那節(上面那節)就是頭部反射區,下面那節就是頸部反射區,這跟腳大拇指是一樣的。反而手大拇指區分比較清楚、比較好按,所以你可以用另一手大拇指去按另一手大拇指,最好整跟拇指都按;頭部反射區及頸部反射區都要按,按的手法隨自己方便,好施力就好。


例如用另一手的大拇指及食指夾住大拇指按,重點是要會痛,痛一點效果比較好。但是不要太痛,在自己可以忍受的範圍就好。


 


還有肩膀反射區最好一起按,肩膀反射區在小指下面,就是小指連接手掌那一塊肉。其實落枕是可以用腳底按摩及手掌按摩治好的,只是要懂得按摩的要領就是。 


 


也可以通過按摩某一個特定的穴位來治療,效果顯著、屢試不爽。


落枕多因夜間睡覺時姿勢不當或頸部受風寒所引起。患者經常是頭一天晚上睡覺時脖子還好好的,但一覺醒來,便發現脖子酸痛,不能轉動,影響工作和日常生活,使人十分痛苦。


這時,只要你按摩特定的「落枕穴」,問題就可以迎刃而解了。


 


「落枕穴」位於人體的手背上,中指和食指相對的掌骨之間,兩指骨盡頭起,向外一拇指寬處。按壓時,用食指或中指的指腹側面,用較大力氣來回按壓。雙手皆要按壓。


 



落 枕 治 療 :
落 枕 多 發 於 成 年 人 , 兒 童 少 年 極 為 少 見 。 成 年 人 頸 背 部 易 發 生 勞 損 , 在 勞 損 基 礎 上 , 由 於 睡姿 不 正 , 使 一 側 肌 群 在 較 長 時 間 內 處 於 過 度 伸 展 狀 態 , 造 成 供 血 不 足 , 加 之 受 風 著 涼 而 發 生肌 肉 痙 攣 , 導 致 頸 項 疼 痛 轉 動 不 靈 。 落 枕 其 症 雖 可 自 癒 , 但 輕 者 3 - 5 天 , 重 者 可 延 續 數 周, 若 得 不 到 及 時 而 恰 當 的 治 療 , 有 時 可 能 繼 發 成 頸 椎 病 。



臨 床 表 現 患 者 主 要 為 一 側 ( 少 數 人 雙 側 ) 頸 項 部 在 晨 起 後 感 到 疼 痛 , 肌 肉 繃 緊 僵 直 , 頭 向 痛側 傾 斜 , 扭 動 頭 部 感 到 疼 痛 加 重 , 並 牽 涉 到 肩 背 和 上 肢 。 眼 看 側 面 或 向 後 看 時 , 必 須 依 靠 軀幹 的 轉 動 才 能 使 頭 部 轉 向 。 檢 查 時 , 多 可 在 胸 鎖 乳 突 肌 、 斜 角 肌 、 斜 方 肌 處 觸 摸 到 僵 硬 而 無彈 性 的 條 索 狀 物 , 此 為 該 肌 肉 痙 攣 所 致 。 有 時 可 在 頸 椎 棘 突 兩 旁 觸 及 較 深 層 肌 肉 的 塊 狀 或 片狀 攣 縮 樣 改 變 , 有 明 顯 壓 痛 , 影 響 工 作 和 生 活 。



推 拿 療 法 對 落 枕 是 行 之 有 效 的 治 療 方 法 。


治 療 手 法 :  


拿 肩 井 : 患 者 取 坐 位 。 醫者 立 其 後 , 雙 手 由 內 向 外 提 拿 兩 側 肩 頸 肌 肉 5 - 8 遍 , 點 按 肩 井 穴 2 0 秒。


 


按 揉 點 撥 頸 項 韌 帶 : 體 位同 前 。 醫 者 以 一 手 扶 其 前 額 , 另 一 手 由 上 至 下 按 揉 項 韌 帶 , 重 覆 3 - 5 次, 然 後 以 拇 指 指 腹 點 住 頸 項 韌 帶 , 並 向 左 右 做 橫 向 推 撥 手 法 , 重 覆 3 - 5 次 。


 


揉 捻 斜 方 肌 : 患 者 體 位 同 前 。 醫 者 立 其 身 後 , 一 手扶 患 者 頭 部 起 固 定作 用 , 另 一 手 拇 指 指 腹 著 力 於 枕 骨 粗 隆 處 , 其 餘 四 指 自 然 伸 直 , 扶 於 肩 頸 部, 醫 者 拇 指 指 腹 沿 斜 方 肌 走 行 至 頸 肩 部 施 以 揉 捻 之 力 。 力 求 指 力 深 透 肌 層 , 左 右 交 替 進 行 。每 側 施 術 1 - 3 分 鐘 。


歸 合 頸 項 肌 群 : 患 者 取 坐 位 。 醫 者 立 其 後 , 上 肢 外 展, 雙 手 食 指 、 中 指 、 無 名 指 、 小 指 交 叉 , 掌 心 相 對 , 用 力 歸 合 挾 按 患 者 頸 項 部 , 一 合 一 鬆 ,動 作 連 貫 , 施 力 均 勻 , 重 覆 4 - 6 次 。


 


端 牽 頸 部 : 患 者 體 位 同 前 。 醫 者 以 一 手 的 食 、 中、 無 名 三 指 指 腹 , 由 上 至 下反 覆 按 揉 痛 點 及 附 近 處 , 約 1 - 3 分 鐘 。 然 後醫 者 立 其 一 側 , 一 手 托 住 患 者 後 枕 部 , 一 手 掌扶 托 下 頜 , 固 定 其 頭 部 呈 中 立 位 , 然 後 令 患 者 吸氣 , 順 勢 用 力 端 提 頭 部 , 呼 氣 時 , 在 其 自身 重 量 對 抗 牽 引 下, 形 成 端 牽 手 法 , 切 忌 粗 暴 施 力 。此 法 可 重 覆 1 - 3 次 。


搖 動 頸 部 : 患 者 體 位 同 前 。 醫 者 立 其 一 側 , 一 手 虎 口部 扶 托 患 者 後 枕 部 , 另 一 手 掌 貼 按 其 前 額 , 以 患 者 用 力 為 至 , 醫 生 用 力 為 輔 , 做 環 轉 搖 動 。要 求 速 度 緩 慢 , 幅 度 由 小 到 大 , 但 不 能 超 出 其 生 理 活 動 範 圍 。 左 右 方 向 交 替 , 各 3 - 5 次 。


 


點 按 肩 胛 內 上 角 : 患者 體 位 同 前 。 醫 者 立 患 者 身 後 , 雙 手 掌 置 於 肩 部 , 雙 手 拇 指 點 按 其 肩 胛 內 上 角 提 肩 胛 肌 起 點處 約 2 0 秒 , 輔 以 振 顫 法 。 同 時 囑 患 者 自 行 活 動 頭 頸 部 1 - 3 分 鐘 。 


 http://kibojrw.spaces.live.com/Blog/cns!FC6D57951429604A!1915.entry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henro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