腧穴的定位方法


骨度分寸法 | 體表標志法 | 手指比量法 | 簡便取穴法


腧穴的定位方法可分為骨度分寸法,體表標誌法,手指比量法和簡易取穴法四種。



骨度分寸法


骨度分寸法,古稱"骨度法",即以骨節為主要標誌?量周身各部的大小、長短,并依其尺寸按比例折算作為定穴的標准。楊上善說:"以此為定分,立經脈,并取空穴"。但分部折寸的尺度應以患者本人的身材為依據。此法的記載,最早見於《靈樞 · 骨度》篇,其所測量的人體高度為七尺五寸,其橫度(兩臂外展,兩手伸直,以中指端為准)也為七尺五寸。


 


常 用 骨 度 表 部位 起 止 點 折量分寸


度量法 說 明









     














































































頭 部



前髮際至後髮際
12寸

直寸
如前髮際不明,從眉心至大椎穴作18寸,眉心至前髮際3寸,大椎穴至後髮際3寸
耳後兩完骨(乳突)之間
9寸

橫寸

用於量頭部得橫寸,前額兩髮角之間



胸腹部
天突至歧骨(胸劍聯合)
9寸

直寸
胸部與?肋部取穴直寸,一般根據肋骨計算,每一肋骨折作1.6寸(天突穴至璇璣穴可作1寸,璇璣穴至中庭穴,各穴間可作1.6寸計算)
歧骨至臍中
8寸
臍中至橫骨上廉(恥骨聯合上緣)
5寸
兩乳頭之間
8寸

橫寸
胸腹部取穴橫寸,可根據兩乳頭間得距離折量,女性可用鎖骨中代替

背腰部
大椎以下至尾 背腰部腧穴以脊椎棘突作為標誌作定位得依據 身側部 腋以下至季
21椎

直寸
背腰部腧穴以脊椎棘突作為標誌作定位得依據 身側部 腋以下至季

身側部
腋以下至季
12寸

直寸直寸
季指第11肋端
季以下至髀樞
9寸
髀樞指股骨大轉子

上肢部
腋前紋頭(腋前趨襞)至肘橫紋
9寸

直寸
用於手三陰、手三陽經得骨度分寸
肘橫紋至腕橫紋
12寸

下肢部

橫骨上廉至內輔骨上廉
18寸

直寸
用於足三陰經的骨度分寸
內輔骨下廉至內踝尖
13寸
臀橫紋至膝中
14寸

用於足三陽經的骨度分寸


膝中的水平,前平膝蓋下緣,後平膝彎橫紋,屈膝時可平犢鼻穴


髀樞至膝中
19寸
膝中至外踝尖
14寸
外踝尖至足底
3寸

 



體表標誌法


體表標誌可分為固定標誌和活動標誌兩類,玆分述如下:


1、固定標誌


是指利用五官、毛髮、爪甲、乳頭、臍窩以及骨節凸起和凹陷、肌肉隆起等部 位作為取穴標誌而言。比較明顯的標誌,如鼻尖取素?;兩眉中間取印堂;兩乳 中間取膻中;臍旁二寸取天樞;腓骨小頭前下緣取陽陵泉;俯首顯示最高的第七 頸椎棘突下取大椎等。在兩骨分歧處,如鎖骨肩峰端與肩胛崗分歧處取巨骨;胸 骨下端與肋軟骨分歧處取中庭等。此外,可依肩胛崗平第三胸椎棘突,肩胛骨下 角平第七胸椎棘突,髂平第四腰椎棘突為標誌取背腰部腧穴。


2、活動標誌


是指利用關節、肌肉、皮膚,隨活動而出現的孔隙、凹陷、趨紋等作為取穴標 誌而言。如取耳門、聽宮、聽會等應張口;取下關應閉口。又如曲池必屈肘於橫 紋頭處取之;取肩腢時應將上臂外展至水平位,當肩峰與肱骨粗隆間出現二個凹 陷,在前方小凹陷中是穴;取陽溪穴時應將拇指翹起,當拇長、短伸肌腱之間的 凹陷中是穴;取養老穴時,正坐屈肘掌心向胸,當尺骨莖突之橈側骨縫中是穴等 等。這些都是在動?情況下作為取穴定位的標誌,故稱謂活動標誌。


 



手指比量法


手指比量法是在分部折寸的基礎上,醫者用手指比量取穴的方法,又稱"指寸法"。因人的手指與身體其他部分有一定的比例,故臨床上醫者多以自己的手指比量,但都要照患者身材的高矮情況適當增減比例。一般有下列几種:


a)     中指同身寸


此法源於《千金方》。《外台秘要》(簡稱《外台》),以中指末節的長度為一寸。宋代《聖惠》提出:"手中指第二節,內度兩橫紋相云一寸。"後人大多以此為准,所以稱"中指同身寸"或"中指寸"。《針灸大全》(簡稱《大全》)更具體地說明:"大指與中指相屈如環,取中指中節橫紋,上下相去長短為一寸"。即以患者的中指屈曲時,中節內側兩端紋頭之間作為1寸。這種方法適用於四肢及脊背作橫寸折算。


b)    拇指同身寸


此法見於《千金方》,說:"中指上第一節為一寸,亦有長短不定者,即取於大拇指第一節橫度為一寸"。即指拇指指關節之橫度作為1寸。


c)    橫指同身寸


又稱"一夫"法。夫,扶的意思。《禮記》注:"輔四指曰扶"。此法亦出自《千金方》:"凡量一夫之法,覆手并舒四指,對度四指上中節上橫過為一夫"。也就是將食、中、無名、小指相并,四橫指為一夫,即四橫指相并,以其中指第二節為准,量取四指之橫度作為3寸。此法多用於下肢、下腹部和背部的橫寸。


手指比量法必須在骨度規定的基礎上用,不能以指寸悉量全身各部,否則長短失度。故明代張介賓之《圖翼》說:"同身寸者,謂同於人身之尺寸也。人之長短肥瘦各自不同,而穴之橫直尺寸亦不能一。如今以中指同身寸法一概混用,則人瘦而指長,人肥而指短,故必因其形而取之,方得其當"。可見不能離開骨度分寸而只用指寸。骨度分寸與指寸在臨床應用中應該互相結合。


 



簡便取穴法


簡便取穴法是臨床上常用的一種簡便易行的取穴方法。如列缺,以病人左右兩手之虎口交叉,一手食指壓在另一手腕後高骨的正中上方,當食指尖處有一小凹陷就是本穴。又如勞宮,半握拳,以中指的指尖切壓在掌心的第一橫紋上,就是本穴。又如風市,患者兩手臂自然下垂,於股外側中指尖到達之處就是本穴。此外如垂肩屈肘取章門,兩耳角直上連中點取百會等等。這些取穴方法都是在長期臨床實諓中總結出來的。


http://home.netvigator.com/~drming/%DF%7D%20%A5%DE.htm#fix1



按摩穴道各部位的功效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henro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