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起坐骨神經痛的常見原因
生活中經常聽到有些人說自己患了“坐骨神經痛”,而其中不少人對坐骨神經痛的實質並不清楚,有的盲目戴上“坐骨神經痛”的帽子產生不必要的精神負擔。坐骨神經痛並不是一種病的名稱而是一種症狀。典型的表現是從臀部沿大腿外側後面向小腿和踝關節外側的患痛,可伴有小腿和足的無力、麻木。疼痛可因坐骨神經受牽拉和刺激,如彎腰、提重物、咳嗽等誘發和加重。坐骨神經是全身最粗大的一支周圍神經,由部分腰4和腰5、骶1-3神經在盆腔內匯合構成坐骨神經,經坐骨大孔梨狀肌下緣穿出盆腔,沿大腿後側下行直到足趾。引起坐骨神經痛的病因有多種,可概括為:凡是坐骨神經本身或行走沿線附近的傷病均可發生坐骨神經痛。可歸納為如下四大類:
(1)創傷,如腰有折、神經挫傷等
(2)炎症,如神經炎、腰骶椎結核、硬膜外膿腫等;
(3)腫瘤,神經纖維瘤、腰骶椎骨原發或轉移瘤等;
(4)腰椎間盤突出、腰椎管狹窄、腰椎滑脫等引起神經卡壓;
(5)梨狀肌綜合症:由於骶骨後翹引起梨狀肌痙攣壓迫坐骨神經
在上述諸多的病因中,引起坐骨神經痛最常見的原因是椎間盤突出和梨狀肌綜合症,特別是青壯年。也就是說如果青壯年出現坐骨神經痛,首先考慮的疾病是腰椎間盤突出和梨狀肌綜合症。人有五節腰椎一個骶骨,腰椎間及腰骶椎間由椎間盤相連,椎間盤的作用是便於椎體間活動又制約椎體過度活動,傳導應力吸收震力的“彈性墊”作用。其上下有軟骨板與椎體相連,周圍由纖維環包饒,中間的髓核為膠凍狀物質。所謂椎間盤突出就是部分纖維環破裂,髓核突入後側的椎管,椎間盤是突入骨性的椎管內,在體表是無法摸到的。“江湖醫生”說在體表摸到突出的椎間盤是違背醫學常識的。當做腰屈伸活動時,腰椎間前後緣可產生50g壓力,從地面舉重物時腰4-5椎間盤承受的壓力可以是原重物的15倍,當椎間盤承受壓力平均增至350g時有纖維環破裂的可能。可見椎間盤突出最主要的原因是外傷。梨狀肌綜合症主要是由於骶骨後翹引起,骨盆由三塊骨組成:兩塊髂骨和一塊骶骨組成,骶骨易發生改變,當骶骨向後翹起引起梨狀肌痙攣,肌肉痙攣壓迫坐骨神經,引起臀後部到腳踝的放射痛,骶骨後翹主要是由於不正確的坐姿引起骨盆改變,腰曲過大也會引起骶骨後翹,壓迫坐骨神經。
由於腰骶部活動度和承受的壓力大,所以90%以上的椎間盤突出發生在腰4-5和腰5-骶1兩個椎間盤。腰椎間盤突出有以下體征:常有強迫性腰椎向左或向右側彎的特殊站立或行走姿勢,腰棘突間中線彎1.5cm出現壓痛和向下肢放射痛,直腿抬高實驗陽性、足趾屈伸力減弱、小腿和足內或外側痛覺遲鈍、跟腱反射減弱或消失,屈頸實驗和頸靜脈壓迫實驗陽性等。側位X線片可見腰椎生理前凸減小,病變腰椎間隙變窄或由正常的前寬後窄變為前後等寬或前窄後寬。椎管造影可見突出的椎間盤對造影劑的弧形壓跡或神經跟中斷。梨狀肌綜合征X線表現明顯,易診斷:X線側位位可發現腰曲正常偏大,骶骨向後抬起,與腰椎夾角度大。
總之,目前對椎間盤突出和梨狀肌綜合征診斷並不困難。目前對這兩種病只有手法矯正效果比較好。腰椎間突出手術痛苦比較大,程度不嚴重者手法矯正效果比較明顯。
治療方法:
(1)正確漢醫推按,找有經驗的醫者進行,防止“江湖醫”粗暴手法造成副損傷。
(2)腰椎牽引或牽引加按摩復位法效果較好。
(3)腰間盤突出急性期矯正效果最好。
(4)硬膜外封閉:醋酸強的松龍75mg加1%利多卡因7ml注入硬脊膜外腔,每週一次,共2-3次。對減輕神經根水腫,消除疼痛有明顯療效。
(5)正確使用保護性腰圍有助於限制腰部活動,防止坐骨神經痛症狀復發,但長期使用可能加重腰肌萎縮,必須使用腰圍與加強腰背肌鍛煉相配合才有助於防止復發。
(6)手術治療:對於病程較長,反復發作,保守治療無效者、有大小便功能障礙或小腿肌肉明顯無力、無手術禁忌症者應手術治療,絕大多數手術效果較好。
中老年人要怎樣可以保護好脊柱
脊柱有無問題,可從鞋後跟的磨損程度判斷,如果總是某一鞋後跟的磨損程度遠超過另一隻,說明脊柱不正。如果將頭輕輕後仰,然後盡力向左轉,再向前轉,然後向右轉時聽到頸椎部有“哢哢”聲並感到頸肩部酸痛僵硬,說明頸椎有問題。這些異樣都提示你應該重視保養你的脊柱了。其實,保養脊柱的方法簡單易行,關鍵是要堅持。下面給大家介紹兩個保養脊柱的小方法。
俯臥放鬆功俯臥床上,額頭貼床面,兩臂放於體側,手心向上。
然後兩手臂從體側開始儘量向前伸展,止于頭頂前方(與軀幹呈直線),手心向下。閉上雙眼,全身放鬆,調整呼吸使其變得自然而有節奏,將意識集中在呼吸上,心裡默念“1吸”、“1呼”、“2吸”、“2呼”,保持此姿勢5分鐘或更長時間。
俯臥放鬆功可最大限度放鬆脊柱、肩部和腰部,使整個身心都得到放鬆,對腰椎間盤突出、頸項強直、駝背等極為有益。
飛燕式俯臥在床,以腹部為支撐點,抬頭、挺胸、向後展雙臂,同時抬大腿、小腿、腳,使頭部與腿部翹起呈飛燕狀,保持5秒鐘,放下頭、臂,腿,全身放鬆休息片刻,再重複以上動作15次。可鍛煉頸椎、腰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