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何時該冰敷?何時該熱療


紅、腫、熱、痛急性期 用冰的  慢性期或亞急性期傷害來熱的 卓瓊鈺(作者為成大醫學院物理治療學系講師)冷與熱在物理治療部門中,算是最常用到的物理治療了。病友們常會問:「我現在到底該冷敷或是熱敷呢?」而對於不論冷敷或熱敷;使用的時間多數人也一知半解,有的甚至一想到就往傷處敷一敷,忘記了就放任不管,這對傷口的癒合到底是利是弊呢?且聽物理治療師為您說明。
一般而言,在體表使用冰敷時,除了身體溫度開始降低外,它會逐漸造成血管收縮、代謝率降低、發炎情況緩和,以達到減輕疼痛的效果。冰敷常用在急性傷害,如打球扭傷、發炎、表皮一度燒傷、肌肉痙攣或水腫等情況,效果十分顯著。局部、暫時性的冰敷(約二十分鐘左右,不會使身體溫度降的太低;因此,當你發現嘴唇變白、身體不自主地顫抖時,這可能是太冰或是冰敷太久的現象,應立即保暖並停止使用。
相反的,熱敷則會使體溫升高,造成血管放鬆,增加身體代謝速率,有增加韌帶、關節囊、肌肉彈性,促進癒和的效果。因此,臨床上,熱療多用於傷害的亞急性期及慢性期。若傷害仍處在急性期,或是病患有血液循環不良、感覺異常、體溫調節異常等情況,最好不要使用熱敷。一般熱敷持續使用二十至三十分鐘,即有不錯的效果,而在使用熱敷包時,最好能用毛巾包覆,並適時翻開檢測、散熱,以? K燙傷。若仔細比較冷、熱兩個因子的物理特性,你會發現、冷敷通常可深達五公分,且持續效果可達數小時。而一般的熱敷包效果十分表淺,只有兩公分左右,且一旦熱敷包移除,體表很快就回復原來溫度。所以,當傷害是屬於深層組織時,治療師會給你不同於一般熱敷包的深層熱療(超音波等),以達到較佳的治療效果。
至於何時給熱療?何時該給冰敷呢?許多教科書上制式地訂下這個原則:受傷後二十四小時內用冰敷,四十八小時後用熱敷。其實,傷害的復原和個人體質、嚴重性及受傷的位置,都有密切的關係。因此,我通常會建議病患仔細觀察受傷處:是否仍處在(紅、腫、熱、痛)的急性期,在關節活動度運動執行前,以及運動後,給予適當時間的冰敷;而熱敷則給在:亞急性期及慢性期(痠痛),欲促進組織癒合,減低水腫現象及淤青,在競賽前欲增加關節活動度時。
總之,冷熱因子必須使用適當,方能有良好的療效。急性運動傷害的治療原則,不外乎PRICE;即(保護Protection、休息Rest、冰敷
Icing、壓力compression、and抬高elevation),
因此,在急性期應適當使用冷療,以減少疼痛及發炎現象 性期則要記得善用熱療,以促進組織癒合。如此,相信可以很快恢復健康,再度回到運動場上馳騁。
於一個腫脹的腳踝而言,冰敷可以緊縮血管,減少出血,阻止腫脹的繼續發生。另外冰敷也能避免肌肉攣縮、和緩疼痛。但是冰敷過度也可能造成皮膚受傷,所以不能一直冰到不管它,最好是冰一段時間,拿開休息一陣子,然後再冰。它可以讓皮膚回溫,以避免受傷。
一般來說,冰敷的時間大概是10到30分鐘為宜。脂肪較少的部位,像是腳踝、膝蓋、手肘,最好不要冰太久;脂肪多的部位,像是大腿和臀部,則可以冰多一點時間。對於對冰敏感,或者是感覺遲鈍的人(例如糖尿病),以及血液循環緩慢的人,冰敷就不太適合,所以要冰敷的話,有必要還是要請教一下醫生


何時需要冷敷療法? 冷敷主要使患處表層冷卻讓血管收縮至其周圍部位進而控制及減輕青腫、疼痛的程度。適用於擦傷、扭傷、瘀傷、輕微刀傷、輕微灼傷、發熱、頭痛、牙痛、流鼻血、昆蟲咬傷、眼壓過高等情況下。
何時需要熱敷療法? 熱敷主要是增加皮膚表層的溫度,使得血管擴張,增加血液流量,降低痛楚,並使患者本身產生更多的養份及保護原素。適用於風濕、關節炎、背痛、肌肉酸痛、鼻塞、頸部酸痛、生理期疼痛及運動傷害等情況下。
發生運動傷害時應該冷敷或熱敷? 建議在傷害發生後使用冰敷減輕病情,在受傷 24- 48小時後,定期性的熱敷有助於增加血液流量,減輕不適及加速痊癒。
感覺眼部壓力過高時應該冷敷或熱敷? 眼部肌膚非常脆弱,平均每天眨眼高達一萬次以上,若再加上後天紫外線、循環不良、外力揉搓過度、長期處於緊張收縮、睡眠不足等情況黑眼圈及細紋皺紋只會更加惡化。 皮膚科醫生建議,每天使用冰敷舒緩眼部壓力,再用熱敷促進血液循環,利用冷熱敷交替方式,有助於改善黑眼圈、浮腫、小細紋和減低近視加深機率。
使用冷敷或熱敷需要多久才能達到療效? 通常醫生建議冷敷或熱敷時間不要超過三十分鐘,之後須讓皮膚休息5- 10分鐘,此為一循環療程直至舒緩效果達成。
【被冷落的治療法---冷療法】 物理治療在現代醫療團隊中扮演著愈來愈重要的角色,因為很多文明病、慢性病已不是靠打針吃藥可以解決的,大自然的物理因子,聲、光、水、電、冷、熱等,或許可以提供我們另一個思考的方向。冷療一般被用在退燒及急性運動傷害上,其實它的應用可以更廣,皮膚燒燙傷、肌肉痙攣、關節炎及腫脹疼痛等都可以巧妙運用,效果不凡。 冷療的作用,在血管立即收縮,血流減少,以避免出血、瘀青、腫脹;降低代謝作用,延緩神經傳導速度,以達到消炎止痛麻痺的效果。冷卻的時間若夠久,長達20分鐘以上,冷到較深層的肌肉組織,也可以有舒 緩緊張的肌肉纖維,擴張血管的血流,強化肌肉收縮力量的作用,洗冷水澡或冬泳後,全身舒暢,活力無窮的感覺,就是這個道理。冷療運用得好,效果不輸熱療,即以運動傷害來說,大家常認為在24小時急性期內,需用冷療,之後就要改用熱療,其實,過了急性期還是可以用冷療,只是大家喜歡熱熱的較舒服,冰冰的不習慣,尤其是冬天更不方便使用,如果能了解它的止痛消炎消腫的大功用,忍受它一分鐘,則它將會為你帶來一天的舒服。冰塊、冰水、冰袋、冰劑...等都是冷療的工具,其中尤以冰袋最為理想,乾爽,方便又便宜。放在冰箱裏,隨時可以拿出來用,包上一層微濕的毛巾, 冷度很快可以傳導到身體,也不會硬梆梆地,可以平順地貼附身體,更可以用在全身任何部位,真正是一袋在手,妙用無窮。
在運用上,冷療也有一些要注意的地方。有人體質上對冷耐受度極差,怕有不良反應;或對冷敏感,不容易適應;或感覺失靈,怕冷過頭凍傷,或認知障礙,溝通困難,不會反映; 或動脈循環很差,造成缺血等都 要考慮在內。物理治療在台灣,已有四十年的歷史了,它的專業領域不斷拓展,專業內容不斷精進,但有一項似乎被冷落了許久,那就是" 冷療 ",隨著應用材質的進步,運用範圍的推廣,這方便有效的治療方法,是否能造福 更多的人民,值得大家共同的努力。
DIY熱療---溫暖你的身,溫暖你的心】老祖母時代,"燒龜"(熱水袋),就是家庭必備的聖品,不但冬天可以禦寒保暖舒服,身體也可以藉此去酸止痛化僵,免除了擰熱毛巾的不便與麻煩,可見熱療方法在健康上的運用,可說是歷史悠久。熱療是物理治療的一種,除了筋骨系統,受傷、發炎引起的疼痛外,緊繃的肌肉僵硬的組織,不適的血流,甚至經痛,胃腸不舒服,都可以加以運用。如果問題已經醫師診斷確認,它更可以在家DIY自行處理,以現成的熱敷包微波個幾分鐘,包上大條毛巾,就可以使用,或只是條電毯,既方便又安全,不會有多大的副作用。
醫療上利用的熱,有深部熱,如超音波、短波、微波等儀器,它會影響身體深部的組織,造成熱效應,禁忌較多,若體內有金屬植入物心臟節律器、懷孕等,則要禁用。是真正的醫療用器材,不可以自行取用。其他的淺層熱,如熱敷包、蠟療、水療、紅外線、化學包、電毯等,則熱不容易透入體內,只藉著皮膚、神經及血流的反應,產生作用,相對上較安全,禁忌較少。只要注意急性發炎,皮膚不良,感覺失常,認知障礙者,多加小心使用就好,所以允許在家DIY使用。
淺層熱,又分乾熱和溼熱兩種,電毯、化學包等,屬於乾熱,水煮熱敷包、水療、蠟療等屬於溼熱,因為它們有水蒸氣,汗氣等可以傳熱到較底層組織,治療效果較好,不只是保暖舒服而已。
既然要DIY,方便安全又可以廣泛使用,當然是很重要的考慮因素,現代上班族、電腦高手整天窩在辦公桌前,頭頸部、肩背部,手肘手腕,一直到腰臀、膝腿,全身幾乎都可以酸透透、痛透透,要就醫,沒時間;要吃藥,怕傷胃;只有泡湯三溫暖時,可以舒服一些,但這種機會終不多得,惟有現成的熱敷包,愛敷那裏就敷那裏 ,愛怎麼敷就怎麼敷,溫度不必太高,接觸面保持在 55oC以下就可以了,不要燙的頻頻丟包,反而容易燙傷。任何事,過猶不及,熱敷雖是安全的,但熱敷過多過久,對皮膚仍會有不好的影響,因為熱體會產生遠紅外線,這種熱輻射太多會使皮膚變黑,越熱越明顯,所幸,只要停用一段時間,就可以自然褪去。所以,備個熱敷包,隨時溫暖你的身,也可以溫暖你的心,尤其是在孤冷的寒冬。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chenron 的頭像
    chenron

    chenron的部落格

    chenro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