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肢常用穴─環跳(膽經)主要防治上肢疼痛、癱瘓、半身不遂。 【中醫基礎-經絡穴道】
[位置] 側臥屈肥肉,在股骨大轉子最高點與臀裂上端的連線上,外1/3與內2/3的交點處。深部正當坐骨神經主幹。
[防治作用]腰胯疼痛、半身不遂、下肢痿痹、遍身風疹、膝踝腫痛不能轉側。
據《針灸大成》記載,唐朝明仁壽宮的主人患腳氣偏風,請當時的名醫甄權為之治療,甄權診視病情之後,取環跳、陽陵泉、陽輔、巨虛下廉,針後即能起來行走。又:"明代工部郎許漚宇,因兩腳受風,日夜疼痛不止,臥床月餘不能起,其屬下推薦楊繼洲為之治療,當時為他治病的諸位名醫不相信楊洲能治,楊繼洲診視後,為他針刺環跳、絕骨二穴,隨針而癒,不出10餘日,便痊癒,進部工作,大家都感到驚異。又:夏中貴患癱瘓,不能行走,久治不愈,後請楊繼洲治療,只取環跳一針,便能行走。
《馬丹陽十二穴歌》:"環跳在髀樞,側臥出足取。折腰莫能顧,冷風並濕痹,腿胯連痛,轉側重欷。若人針灸後,頃刻病消除。"
《天星秘訣》:"冷風溫痹針何處?先取環跳次陽陵。"
《玉龍歌》:"環跳能治腿股風,居二穴認真攻,季中毒血更出盡,愈見醫科神對功。
《雜病穴法歌》:"腰痛環跳委中神;腰連腿痛怎生醫,環跳行間與風市;腳連脅腋痛難當,環跳、陽陵泉內杵。"
[操作]
1.灸法:直接灸5-10壯;溫和灸15-30分鐘。
2.刺法:直刺,針尖向外生殖器方向刺2-3寸,可有麻電感向下肢放散。
3.按摩:點按、法、肘壓法。自我保健可用拇指尖點按40-60次。
《達摩秘功》將此穴列為"延壽十五法"之一。用兩手握穴拳,使拇指和食指成一圓孔,按揉環跳穴,由外向裏揉81次。可使髖關節靈活,氣血通暢,增強腿部力量。
小兒麻痹癥其他療法
1.外治法
(1)桑枝15克 ,川芎、當歸、桑寄生、土牛膝各10克 ,煎湯,加黃酒1盅。每日用清潔紗布蘸藥液在癱瘓部位搽擦2—3次,以利筋脈流通。
(2)醋蒸氣療法︰將鵝卵石燒紅,淬醋產生蒸氣,燻蒸局部,能舒展肌腱,通經軟堅,改善攣縮以達到糾正硬癱的畸形,適用于小兒麻痹後遺癥之肌腱攣縮、關節強直等癥狀。
具體方法︰備鐵桶一只,將已燒紅之鵝卵石放置桶中,再淬普通米醋于卵石上,即產生蒸氣。患者攣縮部位放在鐵桶上,外以棉被覆蓋,反復卵石淬醋,經0.5~1小時後,乘熱進行機械糾正或人工按摩及壓砂袋進行糾正。每日1次,直至畸形基本糾正。
2.針灸療法
(1)上肢癱瘓者,取肩、肩貞、上、曲池、外關、合谷等穴。下肢癱瘓者,取環跳、風市、足三里、陽陵泉、陰陵泉、絕骨、昆侖、太溪等穴。面神經癱瘓者,取頰車、地倉、合谷。膈肌癱瘓者,取膈俞、期門、鳩尾。腹肌癱瘓者,取中脕、梁門、氣海。膀胱肌癱瘓者,取腎俞、膀胱俞、中極、關元、百會。
(2)電針治療後遺癥,每次通電半分鐘,重復通電3~4組配對穴位︰環跳一秩邊,後陽陵泉一足三里,外陰廉一廉下,委中一落地。
(3)用三稜針取穴點刺和患肢點刺相結合︰足內翻,由昆侖透太溪,懸鐘透三陰交;足外翻,由太溪透昆侖,三陰交透懸鐘。
3.推拿療法
(1)上肢癱瘓︰攘法,自大椎、肩井、肩髑、曲池、陽邊,往返5分鐘;拿法,施于上肢內側;擦脊柱(頸椎至第五胸椎)5~10分鐘。
(2)下肢癱瘓︰攘法,自腰部以下攘到下肢前後側;拿法,自患肢向外側,直拿到跟腱。
4.飲食療法 豬脊髓黃豆湯︰取豬脊髓(牛脊髓亦可) 50克,加黃豆適量煮食。適用于恢復期或後遺癥期。
下肢疼痛感覺癱瘓 腳中風典型症狀應速就醫
(中央社記者黃文宗台北十四日電)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今天指出,身體下肢出現疼痛、無脈搏跳動、冰冷蒼白、麻木、感覺癱瘓等,為「腳中風」典型五大症狀,應掌握搶救黃金時間儘速就醫,避免嚴重必須截肢。
聯合醫院指出,一位年約七十歲男性病患,自認身體健朗,從未就醫或服用藥物,上週日下午居家含飴弄孫,突然感到右腿一陣劇痛,跟著冰冷麻木,感覺癱瘓,病患直覺以為休息一下即可,由於持續疼痛麻木,經家人一再催促,傍晚到忠孝院區急診。忠孝院區心臟血管外科主任袁明琦指出,當天急診醫師保持高度警覺,會診心臟血 管外科 醫師,懷疑為「右腳動脈血管急性血管阻塞」(俗稱腳中風)病症。袁明琦表示,經緊急召集值班人員,為病患安排血管攝影等檢查,順利找到病因,再經心臟血管外科緊急安排手術,清除血栓、重建血管,掌握黃金時間搶救病患右腳,免於截肢。聯合醫院表示,一般人下肢疼痛時,總以為扭到、肌肉拉傷,老人家又常希望等家人下班陪同才肯就醫,因此,常常錯過搶救黃金時間。聯合醫院說,平時每一個人,尤其患有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心律不整等心臟血管疾病,就應經常保持測量脈搏習慣,並定期接受「心臟血管功能篩檢」;一旦發生「腳中風」典型症狀,千萬不要猶豫,儘速就醫並提醒醫師排除急性血管阻塞可能性。950614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