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絡與經穴
經絡是生命能源氣血循環全身的路徑,有其一定的循環時間,12經絡依序流動合成一線。如果人生病了,氣血就會阻塞停滯,且會反映在停滯部位的經穴上,而刺激(補.瀉)相關的穴道,則能治療疾病,這便是推拿指壓針炙醫學的基本原理。舉例來說,手太陰肺經對喉、胸、肺有診療的效力,而足陽明胃經,則對胃、腸、頭、面.口、齒、喉亦有診療的作用。又,手足所各別隸屬的三陰經、三陽經,因有3種經脈通過,所以就會顯現出其共通特徵,如手三陽經(大腸、三焦、小腸),其會在共通的頭部、眼、喉部發揮療效。
經穴有361,含雙穴309,單穴52。頭面部的穴道主司頸部以上的感覺器官,喉、頭部的疾病。胸和上背部的穴道,則主司心、肺疾病。上腹部和下背部的穴道則主司肝、膽、脾、胃的疾病。下腹部和腰部的穴道主司胃、腸、泌尿、生殖器的疾病。經穴可分為一般穴、要穴、特定穴、特殊要穴等,其中以要穴最為常用。要穴,所謂的要穴,可分為以下九組:
1五行穴(五輸穴) 3絡穴(15絡穴)5八脈交會穴 7募穴 9交會穴
2原穴(12原穴)4郗穴(16郗穴).6俞穴(背於穴)8八會穴
壹、五行穴(五輸穴)一文區分為(井、榮、俞、經、合)五種功效及不同位置井穴和合穴之間,則依各經絡的不同,高度也有所不同,井穴除腎經的湧泉穴外,
多分布在、(手指、腳趾的指尖),榮穴分布在,(手指、手掌、足趾、足背),俞穴分布在、(手關節、足關節附近),經穴分布在、(手關節、足關節、前腕、下腿),合穴則分布在、(肘關節、膝關節的附近)。
五行穴的功效如下:井為出,主心下滿,井穴如初泉,終日汲而不枯,注而不溢,象徵東方春,萬物始生。榮為流,主身熱,榮穴如涓涓流水,源流尚微。俞為注,主體重節痛,俞穴注而輸送於彼,氣漸盛。經為行,主喘咳寒熱,經穴脈氣大,其氣更盛,如水流暢通。合為入,主逆氣而泄,合為北方冬,脈氣至此充足,漸藏於內,如水匯合入海。
五行穴(五輸穴)
十二經脈名稱井 榮 俞 經 合
1.手太陰肺經 少商 魚際 (補)太淵 經渠 (瀉)尺澤
2.手陽明大腸經 商陽 (瀉)二間 三間 陽谿 (補)曲池
3.足陽明胃經 (瀉)厲兌 內庭 陷谷 (補)解谿 足三里
4.足太陰脾經 隱白 (補)大都 太白 (瀉)商丘 陰陵泉
5.手少陰心經 (補)少衝 少府 (瀉)神門 靈道 少海
6.手太陽小腸經 少澤 前谷 (補)後谿 陽谷 (瀉)小海
7.足太陽膀胱經 (補)至陰 足通谷 (瀉)束骨 昆侖 委中
8.足少陰腎經 (瀉)湧泉 然谷 太谿 (補)復溜 陰谷
9.手厥陰心包經 (補)中衝 榮宮 (瀉)大陵 間使 曲澤
10.手少陽三焦經 關衝 液門 (補)中渚 支溝 (瀉)天井
11.足少陽膽經 足竅陰 (補)俠谿 足臨泣 (瀉)陽輔 陽陵泉
12.足厥陰肝經 大敦 (瀉)行間 太衝 中封 (補)曲泉
貳、12原穴(氣穴)、內膜病變指標和三焦經關係密切,分布在四肢手足關節附近
1肺經 (太淵) 4脾經 (太白) 7膀恍經(京骨) 10三焦經(陽池)
2大腸經 (合谷) 5心經 (裨門) 8腎經 (太豁) 11瞻經 (丘墟)
3胃經 (衝陽) 6小腸經 (腕骨) 9心包經(大陵) 12肝經 (太衝)
參、15絡穴(連結表裏兩經任務的穴道)當表裏兩經同時生病,有調理兩經之功能
1(肺經) 列缺 5(心經) 通里 9(心包經) 內關 13(任脈) 鳩尾
2(大腸經) 偏歷 6(小腸經) 支正 10(三焦經) 外關 14(督脈) 長強
3(胃經) 豈隆 7(膀恍經) 飛揚 11(膽經) 光明 15(脾之大絡)大包
4(脾經) 公孫 8(腎經) 大鍾 12(肝經) 蟲鉤
肆、16郡穴(對內臟急性疾病有止痛之功能)
1孔最(肺經) 5陰郗(心經) 9郡門(心包經) 13跗陽(陽嬌脈)(膀)
2溫溜(大腸經) 6養老(小腸經) 10會宗(三焦經) 14交信(陰嬌脈)(腎)
3梁丘(胃經) 7金門(膀恍經) 11外丘(膽經) 15築賓(陰維脈)(腎)
4地機(脾經) 8水泉(腎經) 12中都(肝經) 16陽交(陽維脈)(膽)
伍、八脈交會穴用以治療與奇經有關的病症,配合上肢和下肢的4穴來進行治療
1列缺(肺經和任脈) 4照海(腎經和陰蹻脈) 7內關(心包經和陰維脈)
2後谿(小腸經和督脈) 5公孫(脾經和衝脈) 8足臨泣(膽經和帶脈)
3申脈(膀恍經和陽嬌脈) 6外關(三焦經和陽維脈)
陸、12俞穴(背俞穴、輸送能量經氣的穴位)位於背部膀恍經的經穴,其名字的取法是在五臟六腑後加入俞字。俞是輸送之意,經氣可說是由此處輸送的。當內臟發生病變時,五臟六腑所屬的脊椎節處會出現壓痛、過敏。肌肉僵硬等現象,故其可說是對臟腑的診斷治療、極有益處的穴道。(急性病、發熱、發冷時要刺激背俞穴)、(慢性病則要刺激募穴)。同時亦有一說,(實證刺激俞穴、虛證刺激募穴)。又,(臟病刺激俞穴,腑病刺激募穴)。
1肺俞-3T 4肝俞-9T 7胃俞-l2T 10大腸俞-4L
2厥陰俞-4T 5膽俞-10T 8三焦俞-lL 11小腸俞-lS
3心俞-5T 6脾俞-11T 9腎俞-2L 12膀恍俞-2S
柒、12募穴(腹募、經氣集結處)募即募結集結之意。即臟腑的經氣集結處。當臟腑發生病變時,會反應出壓痛、硬結、過敏等現象,所以是對臟腑診斷治療有用的穴道。募穴分布在胸腹部,而腹部正中線(任脈)上占了半數,左右對稱(2穴對)則佔了另外半數。至於位於與臟腑名相同的經絡上的有肺募、膽募、肝募3個,其餘則隸屬於其他的經脈。
1肺募 中府(肺經) 5三焦募 石門(任脈) 9肝募 期門(肝經)
2心包募 擅中(任脈) 6小腸募 關元(任脈) 10脾募 章門(肝經)
3心募 巨闕(任脈) 7膀恍募 中極(任脈) 11膽募 日月(膽經)
4胃募 中脘(任脈) 8大腸募 天樞(胃經) 12腎募 京門(膽經)
捌、八會穴指的是(臟、腑、氣、血、筋、脈、骨、髓)各個經氣交會的經穴,適用於熱性疾病。熱性疾病以外的臟、肺、氣、血、筋、脈、骨、髓的病變也適用。
1臟會一章門(肝) 3氣會一膻中(任) 5筋會一陽陵泉(膽) 7骨會一大抒(膀)
2肺會一中脫(任) 4血會一膈俞(膀) 6脈會一太淵(肺) 8髓會一懸鍾(膽)絕骨
玖、交會穴是一個經穴和多條經脈交叉的穴位。如三陰交穴、刺激三陰交穴,對脾經、肝經、腎經能產生調理作用
大 地 之 聲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