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青龍湯(發汗清熱名方)


 


  結:風寒兩解                                                               


  成:麻黃、桂枝、杏仁、甘草、石膏、生薑、大棗 


                              


 主  治:


1.治太陽中風,脈浮緊,身疼痛,發熱惡寒,不汗出而煩躁。


2.又治傷寒脈浮數,身不痛,但重,乍有輕時,無少陰證者。


 


 經:足太陽


藥方義:


 


(1)成氏曰:「桂枝主中風,麻黃主傷寒。今風寒兩傷,欲以桂枝解肌驅風,而不能巳其寒;欲以麻黃發汗散寒,而不能去其風,仲景所以處青龍而兩解也。」


          


(2)麻黃甘溫,桂枝辛熱。寒傷營,以甘緩之;風傷,以辛散之。故以麻黃為君,桂枝為臣。甘草甘平,杏仁甘苦,佐麻黃以發表。大棗甘溫,生薑辛溫,佐桂枝以解肌。


          


(3)營衛陰陽俱傷,則非輕劑所能獨解,必須重輕之劑同散之,乃得陰陽之邪俱已,營俱和。石膏辛甘微寒,質重而又專達肌表為使也。


煎服法:先煮麻黃去沫,內諸藥,煎一服,汗者止後服。


  源:仲景  節錄『醫方集解』大青龍湯的注釋給各位參考!


 


發汗清熱名方:大青龍湯


 


龍是傳說中的四象之一(另外三個是白虎、朱雀、玄武),是代表東方的神獸,東方屬木,色青,故曰青龍。龍是我國古代傳說中的神異動物,身長,有麟,有頭角,有腿腳,能行走,能飛騰,能翻江倒海,能行雲降雨。言青龍者,必然與水有關係,大青龍湯能發汗解表,與「水」相關,得名也由此而來。


 


【方藥】麻黃(去節)18克,桂枝(去皮)、甘草(炙)各6克,生薑(切)、石膏(碎)各9克,杏仁40枚(去皮尖),大棗(掰開)12枚。


【用法】加水9升,先煮麻黃,減2升後,去沫,入諸藥,煮取3升,去渣,溫服1升。
【功效】發汗解表,清除鬱熱。
【主治】外感風寒,內有鬱熱。表現為發熱惡寒,時寒時熱,身體疼痛,不出汗而煩躁,四肢、面部浮腫,發熱惡寒,無汗,咳喘。




【注意】
◆本方發汗作用強烈。體質較好者,用之無妨;體質較弱者,應當慎用;若脈搏微弱,出汗容易受涼者,絕對不可使用。
臨床應用中,患者一出汗即停藥,不可過量服用,否則,會因出汗過多而傷身。



◆現代醫家認為,麻黃的有效成分麻黃鹼,有興奮中樞神經和心臟的作用。用藥過量時易引起精神興奮、失眠、不安、神經過敏、震顫等症狀;有嚴重器質性心臟病或接受洋地黃治療的患者,可引起心律紊亂。


◆麻黃是大青龍湯的主要藥物,過量服用會出現多種不良反應,特此提醒患者必須在醫師指導下應用。


 
大青龍湯解表清裡,其發汗力量比麻黃湯更強,現代臨床多用大青龍湯治療毛孔閉塞、不出汗且身體內熱患者。主治呼吸系統疾患,如感冒、支氣管炎、哮喘等,亦用於治療鼻出血、汗腺閉塞征、風濕性關節炎者。




◆支氣管哮喘。表現為咳喘氣促,痰黃黏稠,渴喜冷飲,面赤髮熱,無汗煩躁,舌紅苔黃。證屬寒邪外束,內熱壅肺。治療應以宣肺清熱,止咳平喘為主。
處方:麻黃、杏仁、甘草、桂枝、生薑各10克,石膏60克,桔梗15克,大棗7枚。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
功效:5劑後,汗出煩解,咳喘減輕;繼服10劑,症狀即可消除。

◆汗腺閉塞症。表現為夏季大汗出時用冷水沖浴,此後再未出汗,在盛夏或劇烈運動後仍無汗出,伴心中煩躁,頭昏身熱,汗孔突起,舌質紅,苔薄黃。
處方:麻黃、杏仁、桂枝、生薑各15克,生石膏30克(先煎30分鐘),黨參20克,甘草10克,大棗4枚。
用法:水煎20分鐘後取汁分2次服。
功效:若服1次後便出汗,可不必再服,避免風寒;若服藥1次,未出汗,可感覺身熱灼手,心煩意亂,過3小時可再服余藥,服後20分鐘開始汗出,逐漸增多。1個月後,出汗逐漸正常,病告痊癒。




◆鼻出血。表現為發熱惡寒,頭身痛,煩躁時甚,繼後鼻出血,初時點滴,斷斷續續,而後長淌不止,舌尖紅,苔白厚膩中微黃。治療應以發汗解表、清熱止血為主。



處方:淨麻黃(先下)、薏苡仁各12克,桂枝、炙甘草各4克,杏仁10克,石膏40克(先下),大棗8克,生薑6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chenron 的頭像
    chenron

    chenron的部落格

    chenro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