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五臟之三


心位於胸中,隔膜之上,有心包裹護於外。心為神之居、血之主、脈之宗,在五行屬火,配合其它所有臟腑功能活動,起著主宰生命的作用。故說:心者,君主之官。心的基本生理功能包括主血脈和主神志兩個方面。其在志為喜,在液為汗,在體合脈,其華在面,在竅為舌。心的經脈與小腸相連,互為表裡關係。


心外面有一層包膜,稱心包絡,簡稱心包,為心臟的週邊組織。其經絡與手少陽三焦經相連而成為表裡關係。在生理功能方面,心包能通行氣血,保護心臟免受傷害。因能代心行令,故又稱為"心主"


由於心包裹護心臟,為心之屏障,所以中醫學認為邪氣傷心時,必首先傷害心包。故溫病學中,將外感溫熱病中因熱邪引起的神志昏迷、譫語等神志症狀稱為"熱入心包""痰蒙心竅"。這些症狀實際上是心臟的疾病。因此,一般認為心包不是一個獨立的器官,它是附屬於心臟的。


1)心的生理特性 心的生理特性,可概括為以下兩個方面:


  1、心為陽臟,而主陽氣:心居上焦,屬陽臟而主陽氣。《血證論》說:心為火髒,燭照萬物。即指心的陽氣相當旺盛,既能溫煦人體,又能推動血液運行,營養全身,維持生命,凡脾胃之腐熟運化,腎陽之溫煦蒸騰,以及全身水液代謝等,均依賴于心陽的溫化作用。故古人把心臟比喻為天體的太陽。


  2、心與夏氣相互通應:人與自然界是一個緊密聯繫著的統一整體,五臟分別與自然界的四時陰陽相通應。心與夏氣相互通應,是與心為陽髒而主陽氣的特性相一致的。心的陽氣在夏季最為旺盛,反應最強。如果心臟有病,適逢夏季自然界陽熱之氣滋助,則能病情緩解,特別是心陽虛衰患者,在夏季自覺症狀多有減輕。


2)心的主要生理功能


 (一)主血脈 心主血脈包括主血和主脈兩個方面:全身的血,都在脈中運行,依賴於心臟的推動作用而輸送到全身。脈,即血脈,是氣血流行的通道,又稱為"血之府"。心臟是血液循環的動力器官,它推動血液在脈管內按一定方向流動,從而運行周身,維持各臟腑組織器官的正常生理活動。中醫學把心臟的正常搏動、推動血液循環的這一動力和物質,稱之為心氣。另外,心與血脈相連,心臟所主之血,稱之為心血,心血除參與血液迴圈、營養各臟腑組織器官之外,又為神志活動提供物質能量,同時貫注到心臟本身的脈管,維持心臟的功能活動。因此,心氣旺盛、心血充盈、脈道通利,心主血脈的功能才能正常,血液才能在脈管內正常運行。若心的氣血不足,推動血液循環的力量減弱,則產生種種病變。例如,心血瘀阻、血脈阻滯,則出現心悸、胸悶,甚至心前區劇烈疼痛等心功能失調的症狀。


(二)主神志 心主神志,即心主神明,或稱心藏神。神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廣義的神是指人體生命活動的外在表現,是對生命活動的高度概括,如整個人體的形象以及面色、眼神、言語、反應等,無不包含在神的範圍。而心主神志之神,是指狹義之神,包括人的精神、意識、思維活動等。現代醫學認為,人的精神、意識、思維活動屬於大腦的生理功能,是大腦對外界客觀事物的反映。但是,中醫學從整體觀念出發,認為人體的精神、意識、思維活動是各臟腑生理活動的反映,因此把神分為五個方面,分別與五臟相應。故《素問》說:"心藏神、肺藏魄、肝藏魂、脾藏意、腎藏志。"人體的精神、意識、思維活動,雖然與五臟都有關係,但主要還是歸屬于心的生理功能。心是藏神之所,是神志活動的發源地。


  "心主神志""心主血脈"的生理功能也有密切的聯繫。這是因為,血液是神志活動的物質基礎。所以,心的氣血充盛,心神得養,神志活動才能正常,則精神振奮,神志清晰,思考敏捷,反應迅速,能與外界環境協調統一。若心有病變,主神志的功能失常,即可出現精神、意識、思維活動的異常。例如,心的氣血不足,則必然影響到心神,表現為失眠、多夢、健忘、神志不寧;如血中有熱,擾動心神,則表現為煩躁、譫語,甚至昏迷,不省人事;若痰火擾動心神,神志昏亂,則表現為狂躁不安、哭笑無常、打人毀物、登高而歌、棄衣而走。以上論述,都表明心有病變,則會出現神志活動的異常表現。


3)心的附屬功能


(一)在志為喜藏象學說認為,人對外界資訊引起情志變化,是由五臟的生理功能所化生,故把喜、怒、思、憂、恐稱作五志,分屬於五臟。


心在志為喜,是指心的生理功能和精神情志的""有關。喜,一般說來。對外界資訊的反應,是屬於良性的刺激,有益於心主血脈等生理功能。但是,喜樂過度,則又可使心神受傷。從心主神志的生理功能狀況來分析,又有太過與不及的變化,一般說來,心主神志的功能過亢,則使人喜笑不止;心主神志的功能不及,則使人易悲。但由於心為神明之主,不僅喜能傷心,而且五志過極,均能損傷心神。


(二)在液為汗 由於汗為津液所化生,血與津液又同出一源,因此有"汗血同源"之說。而血又為心所主,故有"汗為心之液"之稱。汗出太多則心慌的現象,也表明了這一點。


(三)在體合脈,其華在面 脈是指血脈。心合脈,即是指全身的血脈都屬於心。心氣的強弱,心血的盛衰,可從脈象反映出來。心合脈,成了切脈的理論根據之一。 中醫學認為,內在臟腑的精氣盛衰、功能強弱,可以顯露在體表組織器官上,稱為榮華外露。五臟各有其華。心其華在面,是說心的生理功能是否正常以及氣血的盛衰,可以顯露於面部色澤的變化上。人的面部血脈豐富、皮膚薄嫩,又易於觀察,所以望面色常作為推論心臟氣血盛衰的指標。若心的氣血旺盛,則面色紅潤有光澤。若心臟發生病變,氣血受損,則常在面部有所表現。例如,心的氣血不足,可見面色(白光)白、晦滯;心血瘀阻,則面部青紫;如血分有熱,則面色紅赤;心血暴脫,則面色蒼白或枯槁無華。


(四)在竅為舌 ""原意為孔洞,即孔竅。在中醫學理論中,用來說明臟腑與體表官竅之間的內在聯繫,亦屬於中醫學整體觀念的一部分。竅主要指頭面部五個器官,即鼻、目、口、舌、耳,包括七個孔竅。習慣上稱為五官五官七竅。另外,前陰和後陰亦稱為竅,故又有九竅的說法。五臟六腑居於體內,官竅居於頭面、體表,但臟腑與官竅之間存在著密切聯繫。這種聯繫不僅表現在生理方面,而且在病理方面,也相互影響。


心開竅於舌,是指舌為心之外候,又稱舌為心之苗。舌主司味覺、表達語言。心的功能正常,則舌質柔軟、語言清晰,味覺靈敏。若心有病變,可以從舌上反映出來。故臨床上常通過觀察舌的形態、色澤的變化,來推論心的病理變化。例如,心血不足,則舌質淡白;心火上炎,則舌尖紅赤,甚至舌質糜爛生瘡;心血瘀阻,則舌質紫暗、或有瘀斑;熱入心包或痰迷心竅,則可見舌強語謇。



五臟六腑是甚


五臟之一


五臟之二


五臟之三


五臟之四


五臟之五



調養五臟之道


調養五臟之道


保護心臟五大法


心臟健康八大法


長壽人的食療偏方


漢醫的十二月養生


一日三棗長生不老


山楂的功效及壞處


紅棗怎麼吃最補血


冬季防病 從腎入手


巧吃大棗治百病()


11個降血脂養生秘方


女性最佳補血養血法


持續八周速降膽固醇


洛神花降血脂治肝病  


五穀怎樣吃最養肝腎


調養腎虛脾虛的高招


晚上吃薑等於吃砒霜?


冰水的傷害力與嚴重性


禦寒補陽必備7種食物


心臟病發作與喝溫開水   


冬季怕冷 吃甚食物禦寒


陽虛畏寒可用原始點溫灸器調理


ルージュ - / 中島みゆき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henro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