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醫不如求己23 24



一.拔罐可補可泄,補呢,就是用罐數量要少,引氣集中一處.補腎,就在腎俞穴拔罐.補胃呢,就在中脘和足三里拔罐.如拔的地方太多反而會將氣血分散,達不到補的效果,白白耗費了氣血.




二.通常在外面拔罐時總是後背上都被拔上,那主要是將氣血引入膀胱經,起到利反排毒的作用.但這對於氣血虛弱的人便大為不利了.濕氣較重的人拔罐很容易起疱(起疱效果更好),會影響洗澡和皮膚的義觀,所以拔的時間不要太長,也不要拔的太緊.


三.案例:


拔罐最棒的功能就是它的引血功能.糖反病病人,膝蓋下足三里附近有一直徑兩寸的潰瘍點長期不癒,用消炎葯及中中葯生肌散均無效.


治:每天在腹部<中脘穴>拔一罐,同時在患側大腿胃從經<脾關><伏免><陰市><梁丘>犢鼻>一路拔下來,五個罐子同時拔上,連拔四天,每天五分鐘,再用生肌散,一路而癒.通過拔罐把好血引下來了,破損自然就被修復了.



四.補中益氣丸,能提升氣血到達頭面.防風通聖丸,能清熱,祛風.除濕.消腫,可下行祛臟腑之火.


五.治過敏皮膚病可用穴道:血海穴.曲池穴.風市穴!


六.前腳掌是肝.脾.腎經的交匯之所,又是心.肝.脾.肺.腎及胃腸的足底反射區.


<動中有靜風吹柳,靜中寓動月照雲>


七.氣血不足.中氣下陷,會產生很多病症,諸如氣短乏力,頭目昏沈.倦怠思睡.大便不暢.脫肛陽痿.臟器下垂等等.<若要了時當下了,若覓了時無了時>


八.高血壓在中醫看來通常是陰虛陽亢引起的上實下虛之證,而金雞獨立卻可以很好地引血下行,引氣歸元,將氣血收於肝經的<太沖穴>,腎經的<湧泉穴>和脾經的<太白穴>,使肝.脾.腎的功能都得到了快速的增強.


九.心包經就是一根防治冠心病的救命稻草.


心包經穴位很少,多集中在手掌和小臂,許多冠心病很嚴重的患者在小臂的穴位上沒有痛感,這條經最容易堵塞不通的地方是上臂肱二頭肌(俗稱<小耗子>)上.


可以在<天泉穴>與<曲澤穴>之間點按尋找,必有一痛點,且疼痛劇烈.


仔細按摩此點,會在兩三天之內出現一個青黑色的瘀血點,這個點的出現會暫時緩解心臟堵悶,是對冠心病非常有效的防治方法.然後,要乘勝追擊,將<曲澤穴><郄門穴><間使穴><內關穴><勞宮穴>,一一得穴感強烈,讓這些我們生命的保鏢們時時地處於警醒狀態,就決不會再有突發猝死的慘劇.



十.糖尿病,中醫叫作消渴,分上消.中消.下消,上消多飲.中消多食.下消多尿.按摩脾經<地機><三陰交><公孫穴>和腎經<復溜穴><太溪穴>.


中醫沒有胰之說,是把胰腺的功能當作脾的一部份對待,健脾就是修復胰脾功能.


求醫不如求己24



一.牙齒上有針洞大小的洞,出現牙龈紅腫,按摩<中沖穴><肩井穴><下關穴><合谷氣>效果不明顯!


治:含幾片苦參即可.




 


二.對於遷延不癒的慢性病,最穩妥有效的方法就是調理脾胃而不去管其他症狀.調理脾胃最平和有效的方法,就是喝山葯薏米粥.


三.舌頭中間常年有道很深的溝痕.


答:可能是陰虛火旺;如果舌頭還胖,邊緣有齒痕,可能有脾虛.


四.案例:男,七十六歲,腎脈沉澀無力,餘脈皆弦緊有力,舌質暗紅,有瘀斑.


抬其左臂,撥動其腋下<極泉穴>(此穴可查看冠狀動脈的供血),問有無電麻感?回答:只痛不麻!


再點按左臂肱二頭肌<天泉穴>連連呼痛,在膀胱經左右<厥陰俞>點按!回答:平常此處又沈又痛.


判:


心包經瘀阻,相當於西醫冠心病!


治:


(一)服用<人參生脈飲>及<血府逐瘀口服液>!


(二)在後背膀胱經兩側<厥陰俞>附近刮痧,接著在左臂心包經從腋下開始刮起!


(三)接著刮<膻中穴>.


(四)在小臂<郄門穴>放血,配服<人參生脈飲>.


(五)刺血可以加快打通經絡的進程,但通常會加大心臟的負擔,需及時培補才行.


(六)最後,揉按<太沖穴>至<行間穴>,為心臟及時補血,取五行中<木生火>之意.


此時補血效果事半功倍.



 


 


五.案例:


婦女常抽筋,一般是手和腳抽,抽時可看到痛的部份血管是凸起來的,有頭痛.


判:


抽筋,頭痛,痛多在肝脾.口乾想喝水,可服加味逍遙丸.明目地黃丸!口不乾服逍遙丸.柏子養心丸,或可加上八珍丸和三七粉!平時服大紅棗以養血.


按摩可按肝經<太沖穴>.脾經<太白穴><血海>及膽經<風市><陽陵穴>.


六.濕重有便秘老人家可以吃參苓白朮丸,一天三次,飲前空腹吃.上年紀的人多數是因氣虛無推動之力造成便秘,吃參苓白朮丸可以健脾胃之氣,增加推動力,還可利濕,同時還幫助排除濁氣.


同時按摩脾經<陰陵泉>去濕,胃經<足三里>治胃,以調整脾胃,去除濕氣.還可服山葯加薏米粥,比例一比一,幫助健脾利濕.


七.老人氣力不足,先補氣血,要補氣血,先健脾胃.


八.頸椎病-可以隨手而癒的頸椎病主要是由兩個原因引起的:


(一)心血管瘀阻造成的頸部供血不足.


(二)是脊椎受損在先(主要旦腰.骶椎的勞損),進而影響頸椎的供血.


九.前後府仰頸痛的,病在膀胱經,就對膀胱經刮痧.


左右轉側疼痛的,病在小腸經,就先刮小腸經.


痛連後背的就從膏肓.厥陰俞開始刮,然後再刮脖子.


中間頸椎痛的,從後髮際向下刮,直至刮不出痧為止.


十.使勁刮不出痧的人,就用按摩法,但不可光按摩頸椎,一定要上按摩入髮際,下按摩至尾椎,對整條督脈進行按摩.用掌根或肘按摩較為方便,痛點處要仔細按摩直至不痛.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henro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